多維TW/總統選戰「三國殺」 藍綠白各打太極

文/萬敏婉、李英婷楊騰凱劉育辰 圖/多維TW提供

距離總統大選還有8個月,但隨着國民黨民進黨內部各自陷入的候選人提名亂局,這場外界預期的藍綠白「三國殺」選戰,已率先在國、民兩黨內開啓戰局,不論是蔡賴的「火車對撞」還是國民黨內的太陽各自發功、韓郭兩大戰將彼此叫陣,各方積極備戰,殺得是刀刀見骨。

但此同時,國、民兩黨的激烈初選爭鬥,也反映出藍綠白三方,當前都試圖在可能出線人選上,採取「模糊化」策略,避免率先推出人選而淪爲競爭對手的箭靶。在藍綠白沒有一方能夠率先凝聚團體內意見,藉由團結佔得先機情況下,乾脆延長人選推舉的過程,三方陣營藉此能避免「被對手看破手腳」,將先機拱手讓人。透過自我模糊、等待與伺機而動的太極招數,藍綠白在這場越來越亂的選戰中,各自找尋有利位置。

蔡賴「變調的初選」

在民進黨內,目前所進行的總統初選可說是一場史上最怪異的總統初選。先是延續過去兩屆總統初選模式,於3月和4月推展初選時程,試圖率先定調總統提名人選,以便及早進入戰備位置。然而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先是在3月18日民進黨黨內初選開放領表的第一天,打破黨內派系共識出面領表加入戰局,隨後頂着各方「勸退」以及蔡英文持續呼籲團結的壓力,堅拒協調,持續參與初選。

在確定黨內無法獲得共識的情況下,民進黨中執會只好在4月10日拍板通過「加長初選協調案」,以打破初選既定規則的「自毀長城」方式換取時間,一方面就總統提名人選持續協調,避免黨內的撕裂,或者至少「延後」黨內分裂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把決定總統提名人選的「全民調」舉辦時間延到5月22日立委提名完成「之後」,變相等於「無截止期限」地延後總統提名人選決定時間,爲民進黨總統提名人選的出線爭取最多空間。

然而這場延長賽伊始,之於蔡英文和賴清德雙方,不論是主帥或者支持者,都已紛紛出招,「真槍實彈」地殺到血流成河。在民進黨初選確定變調之際,蔡賴兩人便開始針對「誠信」而犀利交鋒。4月9日先是賴清德呼籲蔡英文表態全力支持贏得初選之一方,蔡英文4月14日卻強調要當總統,「誠信是最基本的條件」,暗指賴清德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多次表態「無意參選2020,全力支持蔡英文連任」,如今卻出爾反爾。

在蔡陣營一連串帶有侵略性攻勢下,賴清德的參選步調也從原本低調內斂開始轉向,以維護民主程序爲主旋律,各種對賴清德有利民調紛紛出爐,社會輿論也開始譴責蔡英文破壞民主程序,而這個號稱民主進步的政黨,原來竟是「一言堂」。

可以說,蔡英文的打壓反而讓賴清德的參與初選有了更多的正當性,而初選時程的延長,也讓蔡賴雙方都有時間持續運作,以便在協調不成而走向全民調時,能夠取得更多的民衆支持而獲得大選門票,雙方接下來的廝殺勢必會更爲火熱。

蔡賴兩方在總統初選賽場上狹路相逢,蔡英文正加速往前。賴清德也不甘示弱,彷彿減速或轉彎就是怯戰、懦夫行爲。眼看兩臺火車即將對撞,「膽小鬼賽局」(chicken game)也在蔡賴兩人間上演。最後蔡賴會由誰勝出,目前尚屬未知,但民進黨拚着犧牲其過往自豪的民主價值以及規則維護,也硬要修改初選時程,讓初選的全民調能夠「無限期」地延後到5月22日之後,已明顯反映民進黨在這場藍綠白「三國殺」的總統選戰中,正在把其原本所欲採取的「搶先組成戰隊」方式,調整至「自我模糊」策略,以暫時「無明確方向」讓對手難以捉摸,以便能應對黨內當前的分歧,並避免來自藍營白色力量的「鎖定打擊」。

「太陽」與「戰將」同場比試

在民進黨總統提名確立了蔡賴相爭的模糊戰略後,國民黨也不急着掀底牌,從最初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等人宣佈角逐提名,之後隨着「太陽們」民調遠遠落後給高雄市韓國瑜,朱立倫只好表態呼籲大方徵召韓國瑜,黨主席吳敦義更宣示自己無意參選,加上基層力促拱韓,韓國瑜越來越有呼之欲出的態勢。但就在此時,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又「天外飛來一筆」地宣佈參選,吹皺國民黨初選的一池渾水。

原本國民黨處境之慘,不僅在2016年大選中痛失總統大位,立委席次也慘敗,民進黨全面執政下,爲國民黨專設了「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對國民黨進行宛如抄家般清算,龐大黨產慘遭凍結。少了黨產奧援,國民黨一度被輿論認定至少16年無法翻身,沒想到在一片哀兵的氛圍之中,彷彿迴光返照般,國民黨在2018年縣市首長九合一選舉中狂奪15席縣市長寶座。國民黨不僅從鬼門關被救了回來,面對即將到來的2020年總統大選,還大有機會中斷民進黨的執政之路。

只要有利可圖,國民黨內有心參選2020年總統大選者自然也多了起來,黨內「太陽們」包括朱立倫、王金平在內,每一個都動作頻頻。只是隨着時間推進,「太陽們」的民調不僅遠遠落後於把高雄市從綠地變藍天的韓國瑜,甚至還要把朱、王兩人的支持度相加,才勉強能和韓國瑜齊平。

就在國民黨看似要掀出「韓國瑜」這張底牌之時,一度已對外表達沒有意願參選2020年總統大選的郭臺銘旱地拔蔥,公開表態參與國民黨黨內初選,且強調自己「堅拒徵召」,似乎有意讓外界徵召呼聲甚囂塵上的韓國瑜與國民黨總統提名初選「斷開」,但此同時,卻又讓國民黨的總統提名底牌改放在郭臺銘身上。

但4月19日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一番「徵召韓國瑜參與初選比較公道」的說法,暗示了「韓、郭」兩大戰將可能對決,不但重新確立了國民黨仍會堅持黨內初選的路線,避免「徵召韓國瑜」所引來的破壞規則批評,讓國民黨在「初選」的議題上,能夠取得比自毀長城的民進黨更高的輿論高度。同時吳敦義這番「徵召初選說」也再度把國民黨總統提名人選推回「模糊路線」,在民進黨候選人還未確定,白色力量的柯文哲也尚未鬆口參選的情況下,國民黨也要保着「築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心法打起太極,別讓任何一顆太陽、任何一名戰將搶先出頭,成爲被亂棒打死的鳥。

柯文哲「團隊」猶虛 繼續觀望

相對於藍綠兩黨如火如荼的黨內初選,至今遲遲未鬆口參選的柯文哲選不選總統,內心早已有定見,與其說是柯文哲要「怎麼說服自己」,還不如說他目前面對的挑戰,是「怎麼讓自己取得更多能量」走向總統之路。

柯文哲所要說服自己,或其所需要的能量到底是什麼?其實,答案他已坦白。在4月7日大甲媽祖遶境的第一個晚上,一路跟隨的柯文哲在臉書上「有感而發」稱:「如果要走得快,一個人走;可是如果要走得遠的話,那就要大家一起前進。」所反映出的,是當前無黨無派的柯文哲,所需要補充的能量,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不單只是幫他打選戰的競選團隊,而是一個可以讓他走得夠遠、能當一個「真正的總統」的執政團隊。

2014年柯文哲創造了臺灣政治史上第一、也是唯一以無黨籍身份贏得首都市長選舉的首例,而這股白色的力量延續到了2018年的市長選舉,在藍綠夾殺下柯文哲連任臺北市長,而希望臺北市民把「柯市長」讓給全臺灣人當「柯總統」的呼聲也是未曾間斷。然而,柯文哲自己也知道,選總統和選市長的層級是完全不同的。

時勢可以造英雄,但想成爲選舉戰場上的贏家,除了天時、地利,更得看「人和」,尤其在當前總統大選情勢以隱然形成的「三國殺」情況下,選民有可能因爲最支持的候選人獲勝機率不高,出現棄保心理,轉而投票給第二支持但獲勝機率較高的候選人。

儘管與韓國瑜、郭臺銘同樣都屬於「非典型領導者」,但與韓郭兩人有政黨奧援不同,像柯文哲這樣的獨立參選人,雖然比較不會有所謂的政治、人情包袱,卻也面臨着沒有足夠政治基礎、資源及基層組織動員能量的問題,要如何對抗藍綠兩黨這種有系統、組織性的選舉戰,對柯文哲來說絕對是巨大的挑戰,民調支持度、網路聲量這些空氣票,有多少可以轉化爲投票匭中實質的選票,是讓柯文哲必須低調且死不鬆口參選,維持「敵不動我不動」的重要因素。

去年九合一大選中3,000餘票險勝的教訓,已讓柯文哲理解,獨立候選人的能量與政黨候選人勢必有所差距的情況下,如何吸引更多支持,並最有效率地使用、調動自身所能調動的資源,是白色力量柯文哲在當前選戰中的最佳姿態。

對內廝殺見血 對外互打太極

眼見2020年1月11日的總統大選投票日,已進入倒數階段,爲了搶下入場門票,民進黨內蔡英文與賴清德已逐漸從原來的「君子之爭」演變到眼看即將撕破臉,民進黨面對黨內團結勢必會受到影響的「流血不可免」情況下,只能「以次壞好過最壞」的方式,修改初選規則將黨內提名人選出線的時程延後,以避免民進黨在未能凝聚出共識的情況下強推單一候選人出線,併成爲藍白箭靶。

此同時,國民黨則是從原本的黨內多顆太陽相爭,到藍營基層所連署發動的「徵召韓國瑜」熱潮,讓原本的黨內大老幾乎都被「韓流」架在火上烤,此時郭臺銘「亮劍」宣佈參與黨內初選,讓被情勢所迫、在黨內初選與徵召兩難間無法取捨的國民黨中央,終於得到了強而有力的「持續初選」理由,也讓原本已經在「一人救全黨」呼聲下,疑似逐漸清晰的藍營候選人人選,因「迴歸初選」而進入「兩強相爭」,又回到了模糊狀態,避免了率先淪入綠白箭靶的命運。

至於白色力量柯文哲,儘管透過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的參與、「一日北高」的單車騎行,甚至親赴臺中與粉絲見面,清楚展現柯「走出臺北市、走向全臺灣」的意圖,但其始終不願撕開的那層窗紙,也讓柯文哲在這場總統大選的終極「三國殺」中,能保持足夠的彈性。就像藍、綠陣營當前所營造出來的「火車對撞」態勢,在各方人選還未確認之前,不論是柯文哲或者藍營、綠營,都想要搶得「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先動」的先機,以自身的模糊換取更多空間,以便在總統爭霸戰中站上最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