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五屆)GIS軟件技術大會主題大會29日在線開幕。大會以“地理智慧 多維築基”爲主題,產學研用衆多領域的院士專家,就GIS(地理信息系統軟件)技術和實景三維中國、自然資源信息化等領域應用展開精彩論述和探討。
科技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在會上指出,隨着地理信息應用逐漸多元化,地理信息在服務我國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要發展中國GIS軟件,必須繼續堅持創新驅動,走自主創新之路,加快拓展GIS軟件服務業發展,加強數據開放,規範行業發展市場秩序,加快進軍國際市場步伐。
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武文忠表示,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測繪地理信息關係到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同時它又是基礎性、戰略性的信息資源,是信息化社會須臾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近年來,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不斷跨界融合發展,智能化、泛在化特徵日益凸顯,新技術爲測繪地理信息產業賦予了新的動力和推力。
GIS脫胎於地圖學,繼承了地圖學的科學思維和技術方法。但日益豐富的應用場景已經突破傳統地圖的底層邏輯,挑戰Map-based GIS的基礎能力。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郭仁忠在報告中指出,隨着GIS概念的轉化,GIS在社會領域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它不僅是可視化和分析工具,更成爲了數據鏈接的載體、技術集成的平臺。GIS不再是地學領域的獨享技術,而成爲大衆通用技術,進入千行百業,應用場景和應用模式千差萬別,跨界融合成爲必然,市場將更加豐富多元。
當前,CIM(城市信息模型)面臨發展瓶頸,如何提升CIM應用價值?中國工程院院士、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吳志強認爲,將CIM與AI結合是一個新的突破點。他在報告中分享了在架構初代CIM――上海世博會指揮中樞總系統中就已融入了從歷史到未來的跨代思想,“當CIM愛上AI”,最大的提升是實現了跨代,CIM與AI結合不僅能看見城市的前世與未來,實現跨代數字孿生,更能看見人民的生活,預見城市的未來和創新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