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SibNIA研究所提出的超短距起降飛機概念圖。(圖/SibNIA)
俄羅斯航空研究所SibNIA透露,將會在即將到來的莫斯科航展(MAKS 2021)上,展示一款「超短距起降飛機」(Ultra-short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的示範模型,正在開發它的有人和無人版本。
防衛世界(Defense World)報導,這型飛機在研究所的計劃名稱爲「PARTISAN」,
原意是「具有混合動力裝置、超短距起降運輸無人機的的開發和飛行測試」,能夠從一塊50公尺X50公尺的平臺上起飛,差不多就是中型平面停車場的面積,相當的小。着陸所需的距離可能稍微長一點,還未公佈。
據悉,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爲3.38噸,航程1000公里時,可攜帶1公噸的載荷。
以An-2爲基礎改裝的TVS-2MS實驗機,它的下翼又加裝了額外的螺旋槳。(圖/SibNIA)
如何實現飛機如此短距起飛?顯然增加機翼上的螺旋槳數量,額外的螺旋槳提升了推力,也就可以在短距離內提供足夠的升力。目前該研究所是以1架改裝後的安2(An-2)運輸機,稱爲 TVS-2MS來進行原理試驗,這架飛機的下機翼已經過修改,以安裝額外的小型螺旋槳,每側3個。
安2是生產時程最悠久的運輸機,於1946年設計,1947年開始生產,直至1991年才結束生產線,它的全球總生產量超過18000架,起飛滑行距離僅需170公尺,因此做爲超短距起降飛機的測試平臺,相當合適。
根據 SibNIA 網站上發佈的一張 PARTIZAN 飛機概念圖,它是一種上單翼飛機,靠近機身處安裝的兩個大型螺旋槳爲主要動力,然後每個機翼上另外有4具小螺旋槳,爲機翼提供額外的升力,不過目前尚不清楚實際短距離起飛的效果如何。
目前也有一些輕型飛機具備超短距起飛的能力,它們大多數都非常輕巧,乘員不超過2人,另外有相當粗壯的機輪,才能安全降落在非跑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