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證明沒有不可能 歐洲需爲護臺準備

親俄裝甲車隊3月28日朝烏克蘭南部港市馬立波(Mariupol)前進。(路透)

近幾個星期來,歐洲政策制定者都在致力設法解決二戰結束以來歐洲大陸最嚴重的軍事危機。

據《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網報導,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指出,就歐洲的國防採購和政策來說,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引發了德國政府所謂的「歷史轉捩點」。一個又一個歐洲國家承諾,將增加國防支出。

單是德國就宣佈,打算砸1000億歐元(約3兆臺幣)專款,以解決德國聯邦國防軍(Bundeswehr)迫切的戰力不足問題。

而歐洲決策者在制定歐陸未來的國防政策時,需要考慮俄羅斯最近侵略以外的突發事件。猶如俄烏戰事所顯示的,原本「不可思議的」地緣政治情節竟悲慘地可能成真。

有鑑於此,歐洲或許有必要了解,他們在西太平洋美軍抗中行動上需要有所貢獻。儘管歐洲國家不像美國一樣,透過《臺灣關係法》,對臺做出軍事承諾。然而,萬一兩岸爆發軍事衝突,他們很可能會受到來自盟友和區域夥伴,尤其是美國的龐大壓力,以對集體防衛臺灣做出貢獻。

而負責相關貢獻的重擔,主要很可能會落在英、法、德、義、荷蘭,西班牙和波蘭等7個歐洲國家身上。

不過,歐洲國家做出任何軍事承諾的規模,很可能至少受限於鄰近的兩大需求,那就是在俄烏戰爭後,大幅加強對俄威懾,以及防範西非沙赫爾(Sahel)地區和中東的持續叛亂與聖戰暴力衝突。

從軍事作戰的角度看來,萬一兩岸爆發衝突,最有用的,大致仍和東歐的俄烏戰爭中一樣,除了指揮控制、通訊、電腦、情監偵系統、網路偵察能力、精確導引彈藥、遠程海空打擊能力、中遠程防空系統、電子作戰系統外,還有壓制敵方防空並摧毀敵方防空(SEAD/DEAD)的戰機和武器。

也因此,萬一兩岸爆發衝突,任何歐洲國家想要採取軍事行動,大力支援美臺,除非徹底緩和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否則在某種程度上,都會削弱他們因應俄方引發緊急事故的能力。不過,就短期來看,西方和莫斯科間的關係極不可能緩和。

儘管如此,就算程度有限,可是一旦臺灣有需要,顯然歐洲在軍事上仍能有所貢獻。許多歐洲國家仍有強大的遠征部隊,雖然就對區域投射戰力而言,缺乏前線部署基地構成重大挑戰,但依然具備得以部署印太戰區的能力。

或許對歐洲軍事策畫者來說,臺海爆發衝突最富挑戰性的問題,並不在於自行調兵部署,而很可能在於,美國在無法兼顧兩面戰場的情況下,會減少在歐洲或鄰近地區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