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能否持續 大選一翻兩瞪眼

(圖/本報系資料照)

九大工商團體舉辦「與國家未來領導人會談」,侯友宜宣示當選後將重啓ECFA後續談判。ECFA是兩岸於2010年在九二共識互信基礎下籤署,後續談判2012年已完成投資保障協議,另有兩個重要議題就是服貿與貨貿,服貿於2013年簽署,但因太陽花運動無理阻撓,以致未能在立法院通過,貨貿開始了談判,但未簽署協議。

當年民進黨稱ECFA是糖衣毒藥,蔡英文曾聲稱執政後將廢除ECFA,然而全面掌控行政、立法權卻不敢廢止。

ECFA對臺效益顯著,已累積享受免關稅金額達91億美元,還有服務業的開放,包括銀行設立分行、臺資設立獨資醫院、臺灣電影進軍大陸,票房收入遠高於來臺放映的大陸電影。ECFA如果終止,其影響佔我出口至大陸金額約16%,官員則以總出口額計算,指所佔金額僅5%,但不管比例多少,出口減少只是直接影響,間接影響難以估計。

第一,如果產品不能出口大陸,供應鏈上游廠商亦間接受影響。例如大陸對臺聚碳酸酯課徵反傾銷稅16.9%至22.4%,雖然指名的對象不多,但上游間接受到衝擊,政府無法出面處理,石化業者只好自行組團赴陸協商。

第二,這些傳產若無法出口只好外移,必然減少在臺投資,關廠後又將影響員工生計及在臺消費。換言之,經濟成長三大引擎,投資、消費、外需出口都受影響,必將降低經濟成長率。

第三,傳產外移臺灣留下的多爲資通訊產業,因其產品出口根據「ITA資通產品免稅協議」,可不受關稅影響,而這麼一來,臺灣產業結構傾斜,將造成更爲貧富不均的社會。

臺灣免稅覆蓋率本來就低,目前算來大概是ECFA約佔10%,紐西蘭、新加坡加起來也只有3%,合計約13%,但韓國高達70%,而臺韓產業結構相似,產品高度競爭,韓國又是RCEP、東協加五的會員,我們業者的辛苦可想而知。RCEP佔我出口約53%,因爲中國大陸是會員,臺灣不敢申請加入,而向CPTPP申請,可是CPTPP佔我出口僅24%,相對重要性不如RCEP。中國大陸經濟規模遠大於臺灣,想來CPTPP寧可先讓大陸入會而非臺灣,目前已知的是澳洲、越南挺大陸,日本比較挺臺灣,在入會需共識決的情況下,很難預期臺灣何時能入會。

兩岸關係若不好,不管是RCEP或CPTPP都難加入,明年大選是影響ECFA能否持續的關鍵,大陸的貿易壁壘調查結果適逢大選時刻,臺灣人民應瞭解其意義,若ECFA也沒了,則臺灣的免稅覆蓋率將是周邊國家最少,勢必形成「亞洲孤兒」,而臺灣也將一翻兩瞪眼,決定了經濟未來的興衰。(作者爲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