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當醫生要打斷腿7/衛福部《醫預法》卡關 臺中院檢突破盲點醫病調解成功70%

記者羅志華白珈陽臺北報導

爲減少醫療糾紛、保障醫護人員病患權利福部推動《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希望在醫療事故發生時,即時關懷病家,引入第三方促成和解,但因救濟預算分配等問題在立院卡關,在此同時,臺中司法機關已試辦醫療專業調解多年,去年和解率高達70%,關鍵在於病家通常只想知道手術室發生什麼事,瞭解後通常就能免去雙方訴訟煩累。

▲臺中地院發言人林源森表示,成立醫療專業調解委員會後可縮短訴訟時間。(圖/記者白珈陽攝)

根據連江地院院長廖建瑜統計,全臺各地檢署在2012年到2017年10月,起訴的醫療刑事案件僅20件,而非正式的法院民事訴訟統計,各地院每年新收民事案件,依地區特性不同,從數件到數十件,即使民刑兩類相加起來,都和上百上千的勞工等其他類型專業案件少很多。

而臺中地院從2012年9月起,推動醫療調解試辦制度,由醫療及法律專家2類專家早期介入醫療糾紛,確認醫療行爲真相,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調解方案,實施成效達50%左右成功率光是2019年新收的民事醫療調解案29件,調解成功率已達70%。

新竹衛生局長王宗曦表示,各醫院已開始逐步建立醫糾關懷小組。(圖/記者羅志華攝)

臺中地院行政庭長林源森表示,過去法院審理醫療案件,如果要送醫審會鑑定,容易拖上好幾年纔能有確定判決,成立醫療調解委員會後可縮短訴訟時間,以2020年爲例,中部地區已有24位各醫師公會推薦、遴選的專科醫師協助擔任調解員,與當事人進行溝通。

臺中地檢署也在最近2年,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成立「醫法論壇」,讓檢察官瞭解實際醫療行爲發生的狀況,避免錯誤認知或偏見;主任檢察官黃政揚指出,提告的病患家屬常常只要一個說法,畢竟家人走得不明不白,「身爲子女若沒有幫他追求真相,會心裡過不去」,透過第三方醫師介入講解,讓民衆瞭解真相,或許能夠讓他們安心,提早結束訴訟煩累。

而衛福部近年推動的《醫預法》,也正是根據「醫療事故即時關懷」、「醫療爭議調解先行」、「預防除錯提升品質」3個原則擬定,前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表示,雖然法律先前送立法院沒有通過,主因包括各方對補助救濟的預算分配沒有公式,但法條討論的方向,卻已在各醫院逐步發展落實,並建立糾紛關懷小組,讓民衆在遇到糾紛時,可即時接受關懷,未來《醫預法》也將繼續推動完成立法。(系列專題結束)

療愈!紓壓!心訣大公開

二手票券豐富你的生活

【專題新聞】

►兒當醫生要打斷腿1/名醫搶救傷患被控截肢 纏訟12年獲清白嘆:醫生豬狗不如

►兒當醫師要打斷腿2/醫糾鑑定匿名制挨批「黑箱作業」 錯誤審判撕裂醫病關係!

►兒當醫生要打斷腿3/通常、可能VS絕對證據 法律與醫療專業決定醫糾勝敗

►兒當醫生要打斷腿4/近5年1048件醫療致死僅2%起訴 判決確定每案需費7.36年

►兒當醫生要打斷腿5/法律人連病歷都看不懂 寒蟬效應讓醫審會維持匿名鑑定

►兒當醫生要打斷腿6/醫審鑑定「匿名才特別敢寫」 首要培養法官「看得懂、問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