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餐桌有炒米粉..日教授離臺85年 「灣生」捐千萬遺產給成大

成大蘇慧貞校長(右二),頒謝感謝狀泉美代子女士由泉浩平、泉晴次等人代表接受。(圖/成大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日據時代曾在成功大學前身臺南工業高等學校教學的百瀨五十教授女兒泉美代子女士,是一名世人口中的「灣生」,她概捐千萬遺產臺灣台南的成功大學,背後後有一份十分鬱的情感,她的子女在深入瞭解媽媽的這段前塵往事,決定順從並全力完成母親遺願,這之間的轉折,包含這對父女與臺灣這塊土地深深地情義

美代子長男泉浩平說,母親對她生長的國家臺灣有一份特殊的情懷。幼年時期香蕉、鳳梨龍眼,這些水果理所當然的出現在家裡,一直以爲餐桌上吃的是日本炒麪,原來是臺灣的炒米粉。數數字的時候,母親用的是「1、2、3、4」,在母親身上,常可看見昔日在臺灣的生活型態祖父鼓勵母親升學,不斷力勸「女子也要讀書,自食其力」。母親是職業婦女,在男性社會的時代,一路上不斷歷經挑戰。母親也希望藉由捐贈,讓臺灣學生腦海中偶而閃過「百瀬五十」這個日本名字,讓想繼續從事有機化學研究的祖父,能瞬間有機會返回這個校園,所以他們要實現母親美代子最後的遺願。泉浩平先生在致詞時,情緒多次起伏,回顧母親過往時一度哽咽難言,在母親最後10年裡,母子間很少見面也很少說話,今天透過捐贈典禮與母親相會,心情很複雜,但也充滿感恩、感謝。外祖父對母親的教育,希望她獨立自主,在母親一生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做爲兒子的也受影響,內心帶有一些反骨,以至於在母親晚年,與她沒有太多的相處,他很不願意讓母親看到自己在典禮上落淚,但是情感不由自己,只能任其流露。泉浩平與泉晴次透露,母親要將一半的遺產捐給成大,兩人也是看到媽媽寫的家書才知道,兩人只能各分得四分之一的遺產,一開始的感覺是驚訝且不知如何以對。過去對外祖父與成大的關係並不清楚,因爲要執行媽媽的遺囑,慢慢整理,才知道整個事件。據瞭解,百瀨五十是成功大學第一代學者,生前專着注研究有機化學。戰後因爲不捨在臺的教職和研究,百瀨五十接受國民政府徵用,持續任教於臺南工學院,直到1947年,國民政府戒嚴並遣送所有日籍教員回國,他才放下苦心多年的研究,帶着妻兒返回日本。返日後百瀨五十在高校任職,退休後則在蒔花植蔬安享天年。1985年,百瀨五十健康急轉直下,4年後病逝,享年87歲,大體捐獻日本信州大學醫學系

長女美代子生於1933年,是人們口中的「灣生」,返日前就讀臺南市立花園小學校。1946年,在父親寄予回鄉延續家族香火的心情下,隨伯母一家人返回日本。因爲父親堅持女子也應受大學教育,即使戰後家庭經濟拮据,美代子仍有幸完成大學,持續從事教育工作。美代子於2015年病逝,2005年在暮年之際,透過法律公證留下遺囑,說明贈予半數遺產給予成功大學、以父親及自己之名設置獎學金心願,並且透過撰寫家書的方式,向兒子述說捐贈背後的心情。美代子在家書中說,因爲父親的遠見與堅持,她才能夠享有平等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對於同世代的日本女性而言,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她對於父親的感謝難以言喻。遺憾的是,當父親體弱多病時,自己卻因要職纏身,無法辭去工作、親手照料。爲此,她一直深感追悔,也因而決定以另一種方式告慰父親。家書寫道:「我衷心相信亡者能借由生者的記憶重生。但願,透過捐贈獎學金,能令家父的靈魂,在校園學子腦海中浮現百瀨五十這個陌生日本名字的瞬間,得以重返魂牽夢繫的成大,持續從事他醉心的有機化學研究。如此,我將死而無憾。」美代子也在遺言公正證書中說,希望藉捐贈獎學金貢獻臺灣教育,這是她生於臺灣、一生盡忠職守的最後遺願。百瀨五十教授在成大作育英才無數,曾於1974年受早年學生邀來臺,和當時在成大任教以及臺灣各地經營化學相關產業的學生再聚首;美代子,也在2007年重回出生地臺灣,追憶在這片土地生活的點點滴滴。百瀨五十教授父女皆於過世後捐獻大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