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流離記憶 找到人生歸屬

「務農是一種自我宣示,這裡的土地有自己付出的血汗心力精神,土地有自己的味道,不必再被問何時要走,可以找到自己的歸屬感。」賴青松以「邊緣者」爲自己的人生留下注腳,兒時四處搬遷的流離記憶,讓賴青松不斷尋找心中的「原風景」,因爲故鄉早就不存在,想要讓孩子在成長過程留下美好回憶,選擇在宜蘭農村定居,當作彌補人生的遺憾。

「三十歲之前,我都做別人的事;三十歲之後,我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一九七○年出生的賴青松,在聯考制度中摸索自我,卻始終和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直到三十歲時,決定拿起鋤頭到宜蘭務農,拋棄了社會既定的羅盤,反而更能率性自在,「我從前死抓着羅盤,卻也始終到不了目的地,如今丟掉了羅盤,反而更能享受人生,享受每時每刻的風景。」

四十幾歲出頭的賴青松,住最久的地方就是宜蘭圓山。他曾經在城鄉之間擺盪,從此展開人生的視野,也拉開生命的縱深,因爲過去生活太漂泊,如今渴望安定。他回到宜蘭時,當時大女兒只有兩歲半,如今十四歲了,跟他一樣不喜歡臺北都市生活,「我曾經在鄉下生活,有過美好回憶,我自己不可能賺大錢,如果我不能留財產,至少可以能爲孩子留記憶,記得鄉村的美好生活,有着開闊的天空,一望無際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