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是世界的 陝西人要讓它與兵馬俑一樣"火"

合十舍利塔遠景

他身兼政府官員和政府文化商人雙重角色。在他的名片上,官方身份是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陝西法門寺文化景區管委會副主任;商人身份則是陝西法門寺景區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就是法門寺建設開發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劉兵

“自己管的都是政府的事”他這樣解釋自己。正由於此,他的思維顯現出與政府官員不同、也與純商人相區隔另類與獨特。

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專訪時,劉兵開宗明義,“兵馬俑是中國的,法門寺是世界的。”法門寺供奉着全世界唯一的佛指真身舍利,藏有2499件珍貴文物,集國寺、宮寺名剎三位一體,在世界漢文化和佛文化圈裡受到萬人景仰,有無數堅定和忠實的信徒

“法門寺和兵馬俑都是陝西最有影響力的歷史文化遺存,也是最著影響的人文名片。作爲文化旅遊景區來講,二者特性不同,開發、經營管理因此各異”。劉兵向記者指出,“兵馬俑以旅遊觀光爲主,而法門寺則以佛教文化體驗見長。對普通遊客來說,兵馬俑來過一次,可能就不會再來第二次;但法門寺可能會被反覆的膜拜,因爲她會成爲信徒心靈的皈依地。”

“法門寺首先是佛文化,其次纔是文化產業。準確地說,法門寺的文化旅遊產業,是植根於佛文化的旅遊產業。做旅遊其實是做文化,做文化旅遊產業更是如此。景點如果沒有文化,也就喪失了靈魂,很難吸引遊客、留住遊客。”劉兵說,“法門寺的文化旅遊產業能做多大,取決於我們的佛文化能做多深。與其他景點不同的是,法門寺本身就具有無比深厚的佛文化底蘊,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挖掘,不斷有創新,力圖佛家的優秀思想和文化來造福社會普度衆生。”

然而,這需要一個過程。因爲,只有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後,人們纔會有文化需求,市場纔會有文化產品的提供,社會纔會有文化產業的發展。這既是市場規律,也是社會規律。

但就法門寺而言,劉兵也有一番解讀。當前中國社會普遍很浮躁,人們一方面追名逐利,另一方面也希望獲得心靈的淨化,這在客觀上形成了佛文化的市場需求。如何挖掘並滿足這種需求,正是法門寺亟待捕捉的目標。

法門寺建設一期20個億,2期20個億,3期10個億。“相對於城市資源開發來說,這幾十個億的投入根本不算什麼。舉例來說,我們作爲曲江新區管委會,主任也是現任西安市副市長段先念,帶領我們一路創建曲江新區走到今天。他帶着我們一班人,從大雁塔北廣場開始,到大唐芙蓉園,後來建三大遺址公園,即曲江遺址公園、唐城牆遺址公園、大慈恩寺遺址公園,先後投入了一百多個億。當時,也有不少人疑惑,這麼大筆的投入,何時才能收回呢?”

實踐證明,從開發經營到現在7年多了,整個城市資源爲此增值了600多個億,刨除所有的投入,淨贏利達到120多個億,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對於法門寺也是如此。我們來管理運營,因爲我們有整體資源。譬如,今天法門寺一畝地僅有1萬元,但一旦建設完工後,這畝地價值就可能升值爲100萬元。這90多萬的升值空間就是屬於政府的。這就是政府的大文化、大產業、大贏利觀。”

今後,法門寺將建成以合十舍利塔爲中心的四大佛文化村落。劉兵給記者描述了法門寺的未來遠景。

第一,東邊藝術家村落。將打造一個國際化的藝術交流平臺

第二,西邊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法門寺要成爲國際人文名片,必須要建成與國際文化交流的基地,與世界對話,也與世界交流。

第三,南邊是法門寺文化大學。不僅講佛學,還要講中國國學與佛學的交融

第四,北邊是法門淨土。專供人們短期修行。迴歸自然,於靜修中感悟人生真諦

外層還將建成一個佛文化生態園。佛講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最大的需求是生活在最生態的環境中,法門寺就能滿足這樣的需求。

朝聖者紛至沓來之時,當人潮如海之時,法門寺將擁有一個廣大的文化消費羣體,也就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得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今天的法門寺正是在爲明天的大繁榮奠基。”劉兵對未來充滿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