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別急着吃藥!3階段處理更快退燒

發燒分成發冷期、發熱期及退熱期三個階段。(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發燒是人體發炎反應所造成的現象,是身體發出的警訊。80%的發燒是由外來的感染引起,另一則是體內異常細胞導致發炎反應所致,如痛風、免疫風溼疾病癌症等。

這些感染源會使下視丘體溫調節中心,將原本的體溫設定點調高,於是身體就會開始發燒了!

那麼,體溫要高到什麼程度纔算發燒?書田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康宏銘表示,正常人早、晚體溫並不相同,下午會比早上高一點,早上6點時,口溫大約是37.2℃,下午4點時,口溫則約爲37.7℃,所以平均體溫爲37.5℃,如果量得體溫超過這個溫度,就表示發燒了。

然而,發燒分成發冷期、發熱期及退熱期三個階段:

1、發冷期:全身發抖、手腳冰冷。

此時的照護應以保暖爲主,以預防打寒顫,若有口渴現象,應補充溫水。此階段不可進行物理降溫,如溫水拭浴、躺冰枕等都應禁止,否則反而刺激體溫中樞燒得更厲害。

2、發熱期:全身溫熱、呼吸心跳變快、頭痛、倦怠等。

此時應注意水分的補充、營養的攝取,並留意是否出現脫水症狀,可視病人狀況給予退燒藥或物理方式降溫。建議服用退燒藥30分鐘後,體溫若持續高溫時,再以物理方式輔助降溫,減輕病人不適。

3、散熱期:流汗、體溫稍降。

體表會藉排汗來散熱,所以應補充水分、注意適當保暖,並且把汗水擦乾,換穿寬鬆、易吸汗的衣物較佳。

康宏銘說,絕大多數發燒爲一般感冒所引起,成人如果有明顯的感冒症狀,例如喉嚨痛、流鼻涕及咳嗽等,可服用退燒藥,而使用退燒藥的時機是,當病患燒到38.5℃度以上,且伴隨着頭痛、肌肉痠痛及疲累而無法忍受時,就可考慮服用退燒劑來減輕病患的不適。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是受風寒而非感冒,受風寒多因爲是淋雨引起打噴嚏及發抖,一般沖沖熱水澡、吃藥就好,但由於受風寒易與感冒混淆,有的感冒還以爲是受風寒,猛喝薑湯,導致喉嚨更痛、更腫、發炎得更厲害,適得其反。

另外,像是糖尿病肝硬化肺病及洗腎患者免疫力較差的族羣,亦應特別謹慎,發燒時最好在第一時間讓醫師診治。而女性發燒時也要特別小心,若感染了急性腎盂腎炎,由於多數女性不太會一併描述腰痛,常常會疏於診斷。

此外,感染到登革熱,在發燒的同時也會頭痛,症狀跟一般感冒很像,需要特別注意鑑別診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