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監督委員會首批成員出爐 政大教授陳憶寧入選

哪些內容適合出現在 Facebook 之中,未來將交由 Oversight Board 進行審覈。(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不再球員裁判,俗稱 Facebook「最高法院」的內容監督委員會(Oversight Board)首批入選成員名單公佈。20 位委員中一位是來自臺灣陳憶寧,她是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她的加入相信能讓更多來自亞洲觀點視角,被納入到 Facebook 平臺相關決策考量中,是令人欣喜的好消息

到底哪一種類的內容,能夠發表在 Facebook 相關平臺之中,一直以來都要靠着 Facebook 與相關專家共同制定的社羣守則(Community Standards)爲準。然而,過往 Facebook 曾經爆發過與一些爭議事件,例如2018年劍橋分析事件不僅泄漏用戶個資更介入美國大選、緬甸的種族滅絕事件受到 Facebook 平臺上散播暴力貼文影響而加劇、不少在臺灣的粉絲團很可能因爲政治立場而無預警被關閉等事件,都讓 Facebook 球員兼裁判的角色備受質疑。而爲了由第三方來公正規範 Facebook 平臺上的內容,Facebook 在 2019 年宣佈成立內容監督委員會(Oversight Board)。

Facebook 公佈內容監督委員會(Oversight Board)的首批 20 位成員。(摘自Facebook Newsroom)

歷經好一段時間的籌備、人員遴選等過程後,Facebook 官網日前公佈了內容監督委員會(Oversight Board)的首批 20 位成員,成員直接與監察團簽訂合約,不屬於Facebook員工,亦無法由Facebook解任。監察團成員的任期最長三年,最多三屆。當中一位成員是來自臺灣的現任政大傳播學院教授陳憶寧,此外還包含丹麥總理Helle Thorning-Schmidt、哥倫比亞檢察官Catalina Botero-Marino、憲法專家Jamal Greene、前美國聯邦巡迴法院法官宗教自由專家 McConnel ,還有前英國《衛報》主編Alan Rusbridger 等等。

首批 20 位成員的背景橫跨27種語言,呈現豐富多元的專業文化、政治、宗教和背景及各種觀點。預計最終將擴增至40位成員,雖無法代表每個人的意見,但所有Oversight Board 成員都相信,其全球化的多元背景將有助於鞏固、強化和指引決策。針對入選 Oversight Board 成員,陳憶寧表示:「致力提供亞洲視角觀點是我加入Oversight Board的原因。我希望Oversight Board能夠提升內容決策的公平性、保護言論自由,並使社羣平臺更爲安全。我期待我擔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的經驗,能爲Oversight Board帶來更加公平、公正、客觀且詳盡的判斷。」

Oversight Board 將審查內容是否符合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的社羣守則與理念價值,並且承諾在國際人權規範的架構下維護表達自由。關於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的特定內容應獲准發佈或予以移除,監察團將做出具約束力的最終裁決。Oversight Board 將於今年稍後開始受理案例,屆時用戶將能在自己的內容遭Facebook移除時向監察團提出申訴;而未來幾個月內,也將針對用戶希望Facebook移除內容之事宜開放申訴並進行審查,包括廣告內容。

針對用戶申訴的事件, Oversight Board 提出的決議具有約束力,Facebook 應在七日內執行;此外,針對 Facebook 平臺的內容政策, Oversight Board 也可以提出建議意見,Facebook 需針對這些建議公開回應。

但用戶提出的申訴案例預計數量龐大(2020年Q1 Facebook 月活躍用戶已達 26 億),Oversight Board 無法一件不漏地做出裁決,但將會優先審查可能影響衆多用戶、對公衆言論意義重大,或對Facebook政策有所質疑的案例。

究竟 Oversight Board 的成立與運作能否讓 Facebook 平臺上的內容更全面的符合各地的法規、文化與民情,在保障人權前提下維持言論自由,並且決議結果能贏得信任,將是他們接下來持續要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