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散步」也有講究!進食完等半小時再走 專家5點建議

散步是溫和簡單的運動。(圖/記者周宸亙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有些人吃飽飯後喜歡去散步,覺得這是很健康、幫助消化的事,但其實飯後散步有講究,如果方式錯誤,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生命時報》就引述專家表示,飯後是指在進食完20至30分鐘後,而非立刻。專家也提出關於散步的5個建議,包括「先走上坡,再走下坡」、「逆風散步,順風返回」等。

報導訪問的專家包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張聲生中國中醫研究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國璽以及北京老年醫院臨牀康復研究所副教授楊穎娜

報導指出,研究發現,當人散步時,全身95%的肌肉骨骼都被調動起來,代謝活動增強、血流通暢,就像從頭到腳給全身做了遍「按摩」,不僅釋放壓力,還能護心護腦

散步還是保護腸胃肺部的好方法,因爲如果長時間坐着,肺擴張會受到一定限制,影響呼吸的深度。散步時,肺的通氣量比平時增加一倍以上,有利於呼吸系統功能的改善。一旦身體活動少了,胃腸功能也會跟着減弱,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

有一種說法是「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專家認爲,飯後百步走比較適合平時活動較少,特別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也適合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這些人如果飯後散步20分鐘,有利於身體健康的。專家強調,飯後是指在進食完20至30分鐘後,而非立刻。

報導也提醒,患冠心病心絞痛的人,進食後立刻進行大運動量活動,有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所以最好餐後一個小時再散步,每次半小時,步速不要過快。

另外,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糖尿病患者,飯後最好靜坐閉目養神10至30分鐘再散步,馬上散步易出現體位低血壓,導致頭暈乏力,甚至昏厥。而貧血、低血壓的人,飯後大量血液供給胃部了,散步時很容易造成腦部相對缺血,一般來說,這類人可選擇早起散步。

專家也提出關於散步的5個建議,第一是「飯後不要馬上動」,收拾完桌子,洗洗碗,把手頭工作做完,耽擱10幾分鐘後再出去走走,時間剛好,因爲如果飯後立即散步,勢必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去,這樣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影響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二是「睡前2小時別散步」。專家說,晚上7至9點散步較好,太晚氧氣會變稀薄,太早了街上人多空氣污濁。有研究指出,散步時體溫升高,大腦會得到降低體溫的訊號,體溫降低使人放鬆,因而可以促進睡眠,但如果睡前兩小時散步,時間太晚了不足以使身體降溫,反而會影響睡眠。

第三是「逆風散步,順風返回」。如果室外風比較大,那就逆風開始散步,然後順風返回,這樣可以避免因爲散步時出汗而受涼。

第四是「先走上坡,再走下坡」。散步起始最好走上坡路,可挺胸、擡頭,有利於腰膝鍛鍊,返回時走下坡,利用慣性,全身有節奏地運動,以利全身放鬆。

第五是「搭配一些小動作」。研究證明,散步時擺動雙臂有助於血液循環和增強心臟力量,這也是樂隊指揮多長壽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