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纔是挑戰開始! 「早產寶寶健康手札」讓新手爸媽不慌張

棠棠出生時體重僅675公克。(圖/國健署提供)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10個月大的棠棠是名早產兒,24周出生時體重僅675公克,遠低於標準值早產兒1000公克,在醫療團隊137天努力下,終於成功出院,但因需帶着氧氣機及鼻導管,返家纔是挑戰的開始。衛福部國健署在世界早產兒日前,發佈「早產寶寶健康手札」,收錄衛教內容,並附帶專屬筆記,方便家長記錄早產兒健康。

每年11月17日爲世界早產兒日,今年宣導主題爲「一起關心早產兒的未來(Together for babies born too soon-Caring for the future)」,國民健康署重視每個出生的寶寶,爲照顧早產寶寶,發佈專爲早產兒家長準備的「早產寶寶健康手札」,希望能夠幫助家長紀錄照顧寶寶的點點滴滴,也可作爲與醫師溝通的工具

早產兒手冊編撰者之一的臺灣大學醫院護理系楊雅玲教授表示,手冊內容是與20位家長訪談,並參考文獻後列出,方便家長在有問題時依續點及查閱。內容具6大特色,分別爲依早產兒歷程分段建構、主要照顧者的自我察覺、重要醫療紀錄、寶寶發展評估紀錄、QR code連結資訊,書中更附有黑白視覺圖卡,刺激寶寶視神經大腦發展。

棠棠母親今(16)日出席國健署記者會分享照顧早產兒的心路歷程,直言「生完小孩笨三年」,回到家也經常手忙腳亂,不知道要記錄什麼內容,紙張也常散落各地,回診時難以達到有效溝通,但在試用過醫療團隊提供的早產兒手札後,發現更能有條理的紀錄,感謝國健署關心早產兒健康。

國民健康署長王英偉表示,早產兒在2歲以後,就能恢復一般兒童的照顧模式,呼籲全國一同來關心早產兒,並建議家長多加利用手札,引導家長紀錄寶寶的成長,除了作爲提供醫護人員重要之參考資訊及提升醫病間的溝通,等寶寶長大後,也有望成爲最有意義及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