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青年在抖音電商養花帶貨,百萬粉絲跟他學習花卉綠植知識

(原標題:返鄉青年在抖音電商養花帶貨,百萬粉絲跟他學習花卉綠植知識)

韭菜、西紅柿、土豆、薄荷、月季、繡球……你在陽臺種出過什麼?

在豆瓣上,有個話題,叫 #我在陽臺種菜吃#,450多萬的網友們樂此不疲地分享討論着在陽臺種菜的快樂。

有的人把陽臺當做一片神奇的試驗田,有的人視它爲都市療愈所、精神桃花源,有的人順便提前感受了一把退休生活的閒雲野鶴,還有的人甚至在種菜的過程中體驗了近似生娃、養寵物的心態。

然而,陽臺的日照、土壤、空間都十分有限,“業餘農民們”的專業技術也有限,收穫的花卉和瓜果和心裡想得總有差距。

但這不妨礙年輕人們依然在養花種菜這件事情上樂此不疲,種菜種花所帶來的成就感是繁忙生活中最簡單、最容易得到的一種。

在這羣年輕人裡,有一個人將熱愛堅持成了事業,甚至爲此脫掉了白大褂、放棄了穩定的醫院編制,重返土地,致力要一輩子做一名花匠。

出生於河南農村劉海華,離開了住院部周而復始的生活,毅然決然地放棄了既定的人生道路,轉型做一個養花人。

這條創業之路走得並不容易,利潤低、投入時間長、創始團隊之間的爭論,最終讓劉海華決定自立門戶。

在迷茫期,他借力短視頻直播,以“書香庭院玉痕”抖音號迎來了柳暗花明。

如今有100萬人跟着他的短視頻養花,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城市中、30歲出頭的年輕人。

爲了讓這羣年輕人在陽臺也能順利養出養出自己的“神奇植物”,劉海華查文獻、拍視頻、做科普,幸運的是,他終於也在自己後院的“理想之地”養出了人生最燦爛的那朵花。

脫下白大褂,我轉身上了去煙臺的火車

28歲那年,劉海華做了一個自己想來都有些後怕的決定。

他瞞着家人,辭掉了市三甲醫院的穩定工作,然後懷揣着剛發的1000多元工資,買了去山東煙臺的機票。

那是劉海華第一次坐飛機,是一班紅眼航班,300多元,“感覺比較划算”。

雖然上飛機後,劉海華就後悔了。

窗外望去一片漆黑,絲毫沒有他想象中那種騰雲駕霧的感覺,不過一想到下飛機以後就要奔赴的地方,劉海華還是有些許興奮。

此行去山東煙臺,劉海華是打算考察自己未來的人生可能。

在煙臺,有幾家月季苗圃主動找到他尋求合作,其中一個團隊承諾讓劉海華不用出錢、通過技術入股的方式,加入創業團隊。

劉海華想過結束住院醫師的工作,幾輪溝通下來,他感覺“養花”這件事情有盼頭,不和家人商量就獨自決定不再做醫生了。

從煙臺回來後,麻煩就來了。

同一家醫院工作的表哥得知了劉海華辭職的消息,氣沖沖地衝到劉海華家裡質問他,

“你讀了那麼多年書,好不容易當了醫生,爲什麼辭掉?”

很快,周圍的親戚、朋友都聽說了這個消息:那個農民出生、以優異成績考取醫學生孩子,辭掉了醫院工作,又回到田裡種花了。

等劉海華的爸媽反應過來,已經來不及阻攔這件事的發生——劉海華的醫院離職申請已被領導通過,再想回來做醫生,幾乎不可能了。

圖 | 劉海華當年在醫院工作時候的證件留影

但劉海華還是很淡定。他出生於河南鶴壁農村,從小就在田地裡長大,和別的農民不一樣,他對土地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熱愛,對他而言,這次轉型是迴歸,迴歸自己的初心

劉海華曾在高中時獲得生物奧賽,並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一開始他打算大學報考農業專業,但家人不同意,“你好不容易有機會離開土地,爲何還要去學校裡學種地?”

後來,劉海華妥協了,選擇了第二志願——醫學。

他小時候左手曾被燙傷,幸虧當時的醫生醫術精湛、對他進行了及時的治療,劉海華的手才保住了,他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爲幫助別人的醫生。

不過,進了醫學院,劉海華髮現自己還是喜歡和土地、植物打交道。

儘管他學得是臨牀外科,但一有時間,他就去藥學專業蹭課,就爲了跟着學如何種植藥物,大家都管他叫“編外藥學生”。

畢業後,劉海華跟從學校安排,被分配到河南省鶴壁市的一家三甲醫院做一名住院醫師。

他在醫院宿舍的窗戶邊種了一盆月季——這成了住院部難能可見的新鮮顏色

月季和其他植物不同,它花期長、生長速度快、顏色鮮豔、花型飽滿。

有空的時候澆澆水,那棵月季就能用蓬勃的生命力感染劉海華,讓劉海華意識到,養花不僅是一個愛好,更是一份心靈寄託。

但這還不足以成爲劉海華創業的全部理由。在做住院醫師的那段時間,他經常遇到形形色色的患者,其中有一個老太太令他印象深刻。

老太太是醫院的“常客”,她總和醫生抱怨身體各個部位不舒服,醫生就建議她進行做一個全面檢查結果,一通檢查下來,啥事兒都沒有。

劉海華找到老太太細聊,才得知原來老太太剛退休,忽然空閒的生活讓她無所適從。

她想把錢給孩子買車買房,但孩子不願意要,老太太忽然覺得自己“一下子沒用了”。

很顯然,這是“心病”。

劉海華找到了老太太的孩子,告訴他接受老太太的錢,至少讓母親覺得自己老有所用,很快老太太的那些不舒服就煙消雲散。

還有一些住院的年輕人,主訴病情是失眠、焦慮,劉海華就建議他們從一些簡單的、有成就感的事情入手,比如健身、養花,很快對方的睡眠狀態也得到了改善。

諸如此類的案例實在太多,這也讓劉海華意識到,並不是只有他覺得生活、人生迷茫,但養花確實能夠修身養性,也許轉行做種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少,能幫助這些和自己一樣的人。

“這也算是醫病,不過醫的是‘心病’,而不是身體上的病”,劉海華說道。

煙臺之行,劉海華毅然決然地接過了那個創業團隊拋出來的橄欖枝,決定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加入團隊。

然而,當夢想真的照進現實時,這個沒出過社會、一直留在自己圈層的年輕人才意識到,創業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容易。

衆籌創業,我踩了無數創業的“坑”

在加入創業團隊之前,劉海華已是園藝圈一個小有名氣的能人。

2014年,棒棒糖月季、樹形月季忽然爆紅。

月季本是灌木植物,但通過粗壯薔薇作樹幹、嫁接月季中較好的花枝,可以人爲(扦插、養根、育幹、嫁接、修剪、整 形等措施)生產出樹形月季。

但是這項技術只在國外有,國內還沒有人能夠成功嫁接,劉海華就聯名一些花卉愛好者一起給具備該技術的國家寫了封信,希望引進月季樹的技術到中國

圖 | 劉海華種植的傘狀月季樹

結果等了幾周,對方發來了拒絕郵件,“出於月季版權問題,暫時不授權引進。”

劉海華的倔勁一下就上來了。

“又不是什麼稀罕技術,我就不信我自己研究不明白”,劉海華還想,要是自己成功了,就去教其他感興趣的花友,給自己找點成就感。

朋友們得知了劉海華的計劃後,大家“你十塊、我五塊”地給劉海華衆籌出了第一筆費用,要求就是,“按照你自己的意願嫁接,我們不要回報,就希望你錄一些視頻“。

儘管第一批50棵月季樹,只有一棵成功,但花友們卻興奮極了。大家都表示,劉海華乾的事兒讓中國人揚眉吐氣,

“月季在中國有2000多年的歷史,中國人哪可能弄不出來呢?”

緊接着,劉海華進行了幾輪實驗,分別在嫁接手法、澆水、施肥等方面調整,終於培育出了可供大規模種植、複製的月季樹品種

他把自己的實驗過程拍成短視頻,發到抖音上,最終獲得了40多萬個贊。

圖 | 劉海華種植的樹形月季

隨之而來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幾個月季苗圃的邀請函,大家都想邀請劉海華加盟自己的苗圃,獲得這項技術。

這讓劉海華體 會到遠超於住院醫師的成就感。

山東煙臺一家苗圃的邀請最讓劉海華心動。他聽聞山東壽光的農業發達,心想煙臺和壽光距離很近,種植業應該也不差。

另一方面,那個苗圃的創始人也剛大學畢業,劉海華覺得相處起來簡單,應該能合作愉快。

但真開始創業時,那些讓他心動的理由,都成了創業的“坑”。

首先是,他發現煙臺的地理環境不適宜種植月季。

煙臺的冬天很長,直到四月份才逐漸回暖,當地苗圃建在半山腰,冬季常遇到能把大棚都壓垮的大雪,這對月季種植來說並不友好。

此外,劉海華在苗圃工作的22個月裡,沒有真正領到過工資。

最終,劉海華決定離開。

但這期間,最讓他遺憾的是,他認清了一個現實,種植行業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如果你真有心做研發、育種,團隊之間必須有龐大的資金和充足的信任,否則很少有地方能夠讓劉海華潛心做研究。

還有些遺憾是,在劉海華獨自離家在煙臺研究月季的那段時間,從小看着他長大的姑姑去世了,而沒多久後,父親也相繼離世。

離開家人近兩年,劉海華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創業,得到了一個未能被證實的研究結果,也失去了對親人最重要的陪伴。

這讓劉海華一度陷入崩潰,回到鶴壁後,劉海華把自己關在家裡2-3個月不見人。

但他依然覺得花卉是一個可以堅持的終身事業,只是,再出發,他一定不能再和原來一樣草率。

鶴壁老家的院子裡,我找了屬於自己的桃花源

幸運的是,第二次創業,劉海華再也不是從零開始了。

在煙臺的那兩年,劉海華一邊工作,一邊通過抖音,分享自己平時的養花心得、花卉知識,這爲他積累了不少粉絲。

在回家沉靜的那段時間,他的抖音依然保持更新,只是拍攝的地點從煙臺苗圃換成了家裡的小院子。

某種程度來說,養花,培育花苗,再一次治癒了人生低谷期的劉海華。

圖 | 劉海華培育的花苗

劉海華的抖音號是“書香庭院的玉痕”,除了分享養花經驗以外,劉海華還開始去各類問答平臺解答養花問題,賺取一些收入。

在粉絲、內容、以及起步資金基本到位後,劉海華決定再創業一次,但這次他不打算和任何人合夥,

“我想憑自己的技術,試試看我能走得多遠”。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許多城市人無法自由出行,但又嚮往戶外自由生活,養花、陽臺種菜成了生活中難得的輕鬆時光。

劉海華也在那段時間開始潛心做短視頻,“花卉、種植雖然入門簡單,但想養好還是需要專業知識”。

劉海華說,很多粉絲和他反饋在看自己視頻之前,他們看過市面上的種植書籍,但都止步於行文過於晦澀、專業詞彙太多,最終不得不放棄。

在這些粉絲的反饋中,劉海華找到了花卉科普短視頻的痛點,他打算用短視頻講解那些專業名詞,降低認知門檻,讓更多人能夠更輕鬆地享受到花卉種植的樂趣。

圖 | 劉海華製作的扦插嫁接

此外,劉海華也發現,自己的粉絲大多是同齡人,大家喜歡養花的理由都比較類似:工作忙、能養花的時間不多、養花的空間有限,所以他們大多會選擇百合、繡球、月季等品種。

針對這些粉絲的訴求,劉海華尋找了市面上幾款符合要求的花卉品種,在抖音上線了《懶人養花攻略》,每個視頻不過幾十秒,但就能把養這類花的重點、難點幾乎都囊括。

大多養花的年輕人平時工作繁忙,還經常面臨出差、無法給花澆水的問題,劉海華就看文獻,研究自制了滴灌設備,教這些人如何在出差時也能照顧到陽臺上的那些綠色生命。

這些用心被互聯網上的每一個粉絲記在心裡,最後化成了抖音上100多萬的粉絲數量,劉海華也因此解決了自己的生存問題。

通過抖音電商,劉海華曾一次直播賣出4萬單、銷售額達到60萬元,遠超普通苗圃一年的銷售額。

但這都不是劉海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如今他最得意的時刻,莫過於看到視頻下方粉絲留言自己如何在他的幫助下,成功種植了喜歡的花卉,同時在照顧花卉時獲得了內心的瓶頸,不再焦慮,不再惶恐,收穫了人生裡的“小確幸”。

還有不少粉絲專門從外地跑到河南鶴壁,就爲了親眼看看劉海華的花園,在他們心裡,這就是現實裡的“理想之地”。

目前,在劉海華的“理想之地”裡,花卉的數量多達數千盆。

粉絲們通過劉海華的抖音學習如何養花,而劉海華自己也會在抖音上學習其他花友的養花知識。

“花卉行業的地域性很明顯,有些花你特別喜歡,但當地環境不適合,就只能在抖音上解解饞”。

劉海華說,自從加入抖音後,他也意識到傳統種植行業都通過短視頻和直播重煥生機。

這和抖音電商推出“富知計劃”不謀而合,該計劃旨在通過優質的知識性內容和成熟的興趣推薦技術,讓平臺上的優價好物,被更多人看見、瞭解和獲得,助力知識文化傳播與發展。

“吾心安處即是故鄉”,無論身處城市鄉野,許是陽臺一角,又或是牆角一方,透過這塊小小的屏幕,無數年輕人正在致力於構建那片真正屬於自己的小天地,種下屬於自己的“神奇植物”。

告別焦慮,尋覓安穩的小確幸,或許也能如劉海華一樣找到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