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中踢鐵板 髮夾彎救民調

(中新社)

BNT疫苗可望提早抵臺,爲國內8月以來只剩國產疫苗可施打的困境注入活水。在此次爭取疫苗的努力上,竟出現「施比受更積極」的反常現象,贈送方的民間力量遠比受贈者的政府更主動積極;另方面,政府像是「外貌」協會的信徒,只關心疫苗包裝上的字樣,對「反中」意識形態的莫名執着甚於拯救人民的生命,直至民意大反彈纔再髮夾彎。

如今政府突然願意「自己打臉」,接受印有「復必泰」的BNT疫苗,當然心裡不是沒有掙扎。首先應是擔心變種病毒的新疫情在秋冬壓境,而9月即將開學,學生羣聚將是防疫上的重大隱憂。BNT是目前12到18歲青少年可施打的唯一疫苗,校園若成破口,後座力難以估計,當然讓學生越早施打越好。

其次,近日多家民調均顯示蔡總統在年輕人的支持度上雪崩腰斬,在國家大政方向並無重大變更之際,顯然就是疫苗政策重創其支持度。8月只剩高端疫苗獨家施打的現況,加上發生多起猝死案例,更添加了民意的不滿,這股壓力應該纔是迫使蔡政府髮夾彎接受這批BNT疫苗的主因。

第三,5月疫情爆發後政府善用飢渴效應,在疫苗最稀缺時一路替高端亮綠燈,甚至要求其先行生產,承諾萬一沒有獲得緊急授權時也給予補償。有了這紙保證,BNT提早進口也動搖不了高端這第一桶金,就算結果可能不如預期完美,但對於「扶植」國產疫苗也算「仁至義盡」,可以「功成身退」了。

第四,當缺水狀況舒緩時,天降甘霖的價值就被沖淡了。目前臺灣接種第1劑疫苗的人數超過900萬人,覆蓋率突破4成,對疫苗的急迫性已緩解不少,加上最近本土確診人數極低,都降低了疫苗的急迫感。郭臺銘在5月底提出捐贈疫苗案時,正是臺灣對疫苗迫切感最高的當口,若當時蔡政府馬上讓他過關購得,對郭董個人聲望的提升不言可喻。而如今時空環境與5月已大異其趣,BNT就算提早進口,對蔡政府的政治殺傷力已大幅削弱。

儘管接受這批覆必泰疫苗是爲控管政治損害,但蔡政府政策轉向時仍猶豫了3小時才做出決定,這個內心戲的時間卻可能讓郭董可以從土耳其「攔截」的數量頓時少了100萬劑,不免令人遺憾。

從臺積電向美國政府請求捐贈臺灣疫苗,民間積極向政府申請外購疫苗,郭董親赴歐洲爭取疫苗早日到貨,都讓人民覺得政府努力積極的程度遠不如民間;比起南韓政府組團赴美向莫德納抗議延遲交貨,那更是差太多了。

蔡政府爲堅持意識形態,白白犧牲許多國人的性命;但儘管有再多的政治算計,如今有復必泰標籤的疫苗還是將登臺了,顯示意識形態最終還是抵擋不住不分政治顏色的病毒。但蔡政府爲了反中作繭自縛,結果踢到鐵板,自毀立場,只會讓人民更看出其政治算計的私心。(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