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技術紅利遭淘空影響陸經濟增長 學者示警「這一點」是關鍵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鄭永年示警,要防範大陸「技術紅利」快被收割,繼而影響經濟增長的情形。(圖/新華社)

美中科技戰角力越打越激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鄭永年表示,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背景下,中方自主技術發展變得非常重要,發展關鍵是如何跨越中等技術陷阱。他更示警,要防範大陸「技術紅利」快被收割,繼而影響經濟增長的情形。

鄭永年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經濟峰會「投資中國: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分組會上指出,無論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還是實現高品質發展,關鍵是如何跨越中等技術陷阱。

他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價值鏈、供應鏈、產業鏈的角度看,中方還處於中等技術水準。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背景下,中方自主技術發展變得非常重要。

鄭永年解釋,所謂中等技術陷阱,是指發展中國家憑藉低成本優勢承接發達國家成熟產業的產能轉移,但長期看,由於跨國公司始終將核心技術保留在母國,僅將成熟技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這意味着,一旦成熟技術轉移的紅利被收割完畢,而發展中國家本土的企業又不能成功打開技術趕超的空間,其經濟增長就會進入長期相對停滯的狀態。

如何跨越中等技術陷阱?鄭永年認爲有三個條件。第一,必須具有一大批能夠從事基礎科研的大學和機構。第二,必須具有一大批能夠把基礎科研轉化爲發展應用技術的企業和機構。第三,必須具有支撐基礎科研和應用技術轉化的金融支持。

鄭永年呼籲,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與消費)很重要,但高品質發展不是單純追求GDP增長。「無效的投資使GDP增長,但財富會減少。我們要追求能夠增進國民財富的GDP增長,科學技術就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