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百萬年薪,回國當村官拿1450月薪的“耶魯哥”,如今怎樣了?

相比較於娛樂圈人均208w的日薪,可能秦玥飛的選擇在很多人看來,可以說是傻到了極點。

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高材生,放棄摩根士丹利、高盛、BCG等拋來的橄欖枝,毅然決然去往中國湘西一個偏僻的山村裡當“大學生村官”,月薪1450塊。

有人說,秦玥飛這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碎,也有人說他早已脫離了低級趣味,從被肯定、稱讚、敬佩,到被質疑奢侈成風、學歷造假、挪用公款,這一路走來到如今,他可曾後悔過?

不吃肉,不喝酒,不戀愛,那你生活的意義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個名叫盧安克的德國外教,畢業於漢堡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一個標準的理工男,放棄高薪職業於2001年在廣西東蘭縣切學鄉板烈小學任教。

十餘年時間裡,他堅持義務支教,瘦削的身影多次出現在廣西大山之中,將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身處中國最貧窮山村的孩子們。

當盧安克的事蹟被曝光後,也因此獲得了“感動中國人物”的提名,卻遭到拒絕,這本是件好事,可不知怎的,輿論的風向一瞬間發生扭轉,他也從受人尊敬的支教老師變成了網友口中的“戀童癖”......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和指責,他選擇了沉默,這個不善言談的外國支教老師,並未替自己澄清,正如他在接受主持人柴靜採訪的時候所回答的那樣。

柴靜問他:“不吃肉,不喝酒,不戀愛,那你生活的意義呢?”

盧安克沉思了一會回答:“有比能表達的更大的樂趣。”

一直以來,人們在盲目的追求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殊不知,心靈上的富足和充實才更讓人感到踏實、幸福,盧安克如此,我想,秦玥飛大概也是。

在秦玥飛被鍵盤俠們“網絡審判”的那段時間裡,一位網友的評論讓人心頭一震:

如果說盧安克德國人的身份讓他遭到質疑尚且可以理解的話,那麼,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小夥,又爲何遭受如此網暴?

接下來,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秦玥飛堪稱爽文大男主的前半生。

1985年出生於重慶一戶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工人,正是因爲吃了沒文化的虧,所以從小就教育兒子,一定要好好讀書,成爲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現實的殘酷在於它永遠不會等人做好準備,秦玥飛在很小的時候就意識到這一點,爲了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在媽媽的陪伴下前往北京借讀,從那一刻起,命運的齒輪已然開始轉動。

那可是北京,祖國的首都,擁有着絕對優勢的教育資源,處處都是寬敞平坦的柏油馬路,故宮、天安門廣場,處處彰顯着首都的雄偉氣場。

然而這對於初來乍到的秦玥飛母子來講,卻是可望不可及的,爲了省錢,他們租住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裡,發黴的氣味充斥着整個房間。

吃飯方面,母子倆經常會趁着超市打折降價的時候去買麪包和蔬菜,至於衣服就更不用提了,每一件都是親戚家孩子扔掉不要的舊衣服,皺皺巴巴的,有的甚至還破洞。

這一幕幕畫面宛如過電影一般鐫刻在秦玥飛的腦海中,而他也越發刻苦讀書,最終憑藉優異成績考入重慶南開中學。

在和命運博弈的過程中,這個男孩從未低頭,而是緊握雙拳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也爲其日後前往美國耶魯大學唸書奠定了基礎。

一年46892美元全額獎學金,什麼概念?或許那些鍵盤俠永遠都不會懂,能夠走到如今的地步,秦玥飛付出了太多。

那究竟爲什麼會讓這麼一個學霸放棄大好前程,去往一個小山村紮根呢?其實和秦玥飛本人的經歷不無關係。

拒絕學醫,考取政治學、經濟學雙學位,只爲讓更多人脫離困境

像秦玥飛這樣出身平凡的孩子,如果不是刻苦學習加上天資聰穎,恐怕他很難走到今天的位置。

但正因如此,才讓他越發瞭解,貧困家庭的孩子們所遭受的困境,以及他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渴望。

初到耶魯大學的時候,父母多方打聽後建議秦玥飛考慮醫學專業,一來是這個職業受人尊敬,再有就是醫生畢竟是“鐵飯碗”,高薪體面。

一開始,秦玥飛也有過這方面的想法,可每每想到自己小時候跟着母親奔波在北京、重慶兩地就學唸書,吃打折食品,穿別人不要的衣服那段日子,他的心在一點點沉陷。

後來,在一衆反對聲中,秦玥飛選擇經濟學、政治學兩個專業,從那時候起便暗下決心,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祖國鄉村同胞的命運,幫助他們逃離困境!

時代的洪流碾過去,總要有人成爲車輪下一顆小小的石子,雖然秦玥飛擁有成爲列車長的潛力,但他卻沒有選擇這麼做。

隨着美國東海岸最後一抹落日餘暉漸漸褪去,秦玥飛作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大膽的決定——去往湖南衡山賀家山村,當一名大學生村官!

2011年,在全國大學生畢業後一股腦扎進北上廣深等地的時候,這個來自美國耶魯的高材生揹着書包坐着土摩托,整整顛簸了兩個多小時終於抵達賀家山村。

來之前秦玥飛做過調查,村子裡常住人口約爲800人,都是老弱病幼,村子裡每一條路都是坑坑窪窪的,從村口到住的地方,他感受到村民們投射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如坐鍼氈。

村裡的陳書記,也就是秦玥飛的頂頭上司,騎着土摩托把他帶到一棟破舊低矮的紅色磚房前,指着其中一間屋子道:“這就是你的宿舍了。”

後來聽村民說,這棟樓建造於1950年,秦玥飛會心一笑,巴掌大的房間裡,僅有一個吱呀作響的老櫃子,以及一張年份久遠的行軍牀,哦對了,還有兩口公用的尿桶。

秦玥飛並不是沒吃過苦,幼年時候的經歷讓他咬牙堅持到了今天,可當真正站在這片落後荒涼的村莊那一刻,心裡難免會有落差,伴隨着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他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感覺渾身搔癢的秦玥飛衝向澡堂,不到十分鐘就出來了,可隨即卻聽到村裡老人在議論紛紛:這國外回來的人,是嫌咱們這裡髒不咯?真浪費水呀。

電光火石之間,秦玥飛想到了陳書記昨天遞給自己的那雙解放橡膠鞋,以及他明裡暗裡的點撥,終於明白想要儘快和村民打成一片,就不能再這麼“嬌氣”下去。

從那以後,穿着光鮮亮麗的秦玥飛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挽着褲腿、穿着解放鞋,白色短袖的農村小夥。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在賀家山村的3年時間裡,秦玥飛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拉贊助幫村裡修建水渠,和老少婦孺都成了朋友。

從賀家山村到白雲山村,秦玥飛當了6年的大學生村官,卻不止一次拒絕組織上的提拔,直言,自己的價值在農村,而這條路纔剛剛開始。

第十五屆“湖南青年五四獎章”、CCTV“最美村官”,這一個又一個的光環,或許並不是秦玥飛本意,但不可否認,媒體聚光燈除了帶來光環個關注外,還有隱藏在暗處的反噬......

遺憾的是,秦玥飛忙着紮根鄉村,帶領村民們過上好日子,卻無意間動了別人的蛋糕,戳到了不少人的痛點,當他察覺到光環帶來的反噬後,便有意減少曝光,以至於現在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哪裡,又在幹些什麼。

從湖南日報:來自精準扶貧首倡地的報告——在湘全國人大代表戰貧故事中,有提到過秦玥飛於2019年帶領黑土麥田團隊助力於鄉村振興工作的報道,而他也終於擺脫了“耶魯哥”的標籤,成了一名真正意義上被認可的扶貧工作者。

在追尋人生意義的道路上,總會聆聽到不同的聲音,也會遇見意見不統一的夥伴,但那又如何,只要堅持心中所想,腳踏實地,總有一天能抵達彼岸!

盧安克也好,秦玥飛也罷,千千萬萬個像他們一樣追求精神富足的人們,會用盡畢生所學幫助更多人逃離困境,奔向更好的人生,只因爲,他們淋過雨,才越發想給別人撐一把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