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B貨工廠參訪紀錄 網友爆「酸洗注膠」的秘密

▲直擊翡翠B貨工廠。(圖/納蘭胤德提供)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我們常在鑑定寶物節目中看到,經過酸洗灌膠染色的翡翠被評爲「B貨」或「B+C貨」,但原料製作過程到底如何?Facebook翡翠玉石鑑賞同好會召集人納蘭胤德17日參觀廣東佛山肇慶一帶B貨工廠,並在臉書貼文「翡翠B貨工廠參訪紀錄」,揭開真相。

文章表示,一般民衆認爲,B貨就是品質較差、雜質較多俗稱「磚頭料」的緬甸玉,然而即使是劣質的緬甸玉,在玉市也賣得很好,價格不斷攀升,因此現在的B貨已不是緬甸玉製成,而多使用「石英」,或稱爲「韓料」的玉石。一般「有色」的翡翠價格較好,所以B貨工廠會用產自中亞綠色「韓料」加工

▼B貨原料「石英」。(圖/納蘭胤德提供)

▼韓料。(圖/納蘭胤德提供)

以製作手鐲舉例,B貨和A貨製作過程相似,但多了「酸洗注膠」的程序。首先將原料鋸成片狀,再切割成圓圈就開始用強酸酸洗,由於酸洗後質地變得疏鬆,因此必須以鐵絲固定後用高壓機器注膠。注膠的過程決定一件「B+C」貨的價值,會先注一次膠固定後上色,再上一次有色的膠,而這些程序的功夫就是每間工廠的獨家機密

▼▼酸洗後的石英。(圖/納蘭胤德提供)

▼加色及注膠一次。

▼第二次注有色膠的石英。(圖/納蘭胤德提供)

過去鑑定師會用紫光照翡翠,以「是否有螢光反應」來判定B貨,但目前「礦物膠」技術不會有螢光。也有人會用在「查爾斯濾鏡」下變紅來判斷,但現在也有越來越多不會起反應的「綠色顏料」。各個B貨工廠都有自己的秘方

這些B貨工廠只能在郊區低調營運,且工人都喝「瓶裝水」,納蘭胤德推測和「附近溪流田地問題有關」。此外,醜一點的A貨也賣得比B貨好,若有攤商在玉市賣B貨被發現,會被「沒收全攤物品」,因此,許多B貨工廠都轉型做各類「加工型天然礦石」。

▲設在郊區的工廠淘汰的礦石原料與機器。(圖/納蘭胤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