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實名制上路一年 減肥效果有限

農委會推動肥料實名預購補助措施,引導農民合理化施肥,如今政策施行近1年。圖爲稻田,與新聞無關。(黃晴雯提供/張毓翎嘉義傳真)

去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引發肥料之亂,爲了穩定國內肥料供應,農委會推動肥料實名預購補助措施,引導農民合理化施肥,如今政策施行近1年,農民實際用肥習慣是否改變?有農會承辦人員嘆說,「難啊!」有稻農也指出,農民都有自己的用肥習慣,爲了產量,怎麼可能少用肥?他們寧願不要幾十元的補助,也不願稻作長不大。

不具名的農會承辦人員說,去年4月肥料實名制實施時,不少農民因預期心理、提前囤貨,那時正值一期作,卻有人要買二期作的肥料,因4月中旬爲追肥期,農民用肥量大,經常發生農民登記後,等不到貨的狀況,直到6月施肥期結束,缺貨情形纔不復見,農友來登記購肥,當場即能提領現貨

該名承辦員還提到,實名制會根據種植作物品項、面積配售給農民肥料,若想超量購買,有些人會跟別人借「地號」登記。此外,去年每包有20元至40元的預購獎勵金,加上原有20元運費補助,每包補貼最多可達60元;但從今年起,不僅預購獎勵金取消,農民還得登記纔有運費補助,若買超過限購量,也沒有運費補助。

鄒姓稻農指出,政府的獎勵金或補助,其實對一些施行慣行農法的農民誘因並不大,他們看到作物長不好,肥料就灑更多,況且每包臺肥複合肥售價300至400元不等,但目前1包只有20元運費補助,萬一用肥量太少而減產損失金額恐比這些補貼還多。也因此,即便不拿20元運費補助,農民還是會想買到「心滿意足」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