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月遊園會上,手撕畫表演吸引了孩子們好奇的目光。 本報記者 趙立榮

黃草皮拍水、將其擰圓,經緯交錯編織成籬笆花型,一個精美的草編杯套初現雛形……在昨天舉行的“上海市小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遊園會”上,徐行小學“巧手囡”草編社團成員——五年級學生張婷嫺熟的技藝吸引諸多遊客駐足。徐行草編作爲一種民間藝術,2008年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爲“非遺校園十佳傳習基地”之一,徐行小學還簽訂了傳承意向書,讓更多人走進傳統文化。

10所學校入選

襄陽公園的遊園會現場園南中學洛川學校、廊下小學、建設中學等10所學校被評爲“非遺進校園十佳傳習基地”。

徐行小學的展臺旁,學生們現場編織着草筐草簍等,展臺上則擺放了形式各異的草編作品。學生們用黃草染色後編織的杯墊、杯套等實用工藝品,成爲遊客們愛不釋手的物件。三新學校展示了顧繡作品,繡品上生動典雅的花卉、充滿朝氣卡通形象讓遊客們歎爲觀止。普陀區洛川學校學生的滬劇表演、浦東新區石筍中學學生的鑼鼓書演出、青浦區鬆澤學校學生的田山歌演唱、崇明縣建設中學學生扁擔戲表演,讓遊園活動精彩紛呈。

記者瞭解到,上海歷來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本市“非遺進校園十佳傳習基地”學校都開設了與傳統文化特色相關的課程,很多還編寫了校本教材,配備了帶教教師,有些則請來了非遺項目傳承人進課堂開展教學。

江南絲竹進課堂

徐彙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實驗小學自2010年起,就將江南絲竹課程正式納入課程總計劃。目前,一年級拓展課中有古箏和二胡演奏,二年級開設了笛子演奏課程,採用學校組織、免費授課的形式向所有學生普及江南絲竹課程。在此基礎上,學校組建了“絲竹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演奏技能。除了向全體一二年級學生普及技能傳授外,學校還組織教師梳理相關史料,編寫校本教材,在全校範圍開展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承。學校還建設了“江南絲竹展示館”,將其作爲傳播保護非遺文化的課堂。

楊浦區東遼陽中學將麥稈畫引入校本課程,邀請該區非物質文化遺傳麥稈畫傳承人陳奇榮爲課程指導老師,每週對預備班學生進行麥稈畫製作培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加深了他們對中國民俗文化的瞭解。

徐行小學則按年級編制了以黃草編織爲主要內容的系列校本教材——《黃草編織》《徐行黃草編織藝術史料》《黃草編織藝術》。自2006年起,該校陸續建立了草編作品陳列室、草編磨具陳列室、草編工藝動態展示室和草編博物館。迄今已吸引校內外5500名學生前來參觀學習和近600名社會各界人士慕名前來。徐行小學副校長陳莉介紹,學校將草編文化引入校園,開設了基礎班和提高班,其中基礎班是學生全部參與,分年級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爲了讓更多男生也參與進來,學校還將黃草編織與科技特色結合,租下了徐行村附近的一畝地,聘請農藝師教學生種植黃草,通過播種、種植、保管、晾曬、染色等多道工序,讓學生更立體地瞭解這一非遺文化。

學校社區“聯動”

“接下去,我們也在思考,如何讓草編文化走出校園,讓更多的人瞭解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陳莉告訴記者,今年暑假的未成年人暑期特色活動中,該校開設的草編專場幾乎場場爆滿,甚至有張家港的學生慕名前來學草編。未來,學校還將牽手10所學校和一個社區,讓更多的學生走近“徐行草編”。

據悉,大多數項目都由非遺傳承人與學校、非遺十佳基地與學校、與社區現場簽訂傳承意向書。如請非遺傳承人、專家進校園授課傳藝,爲豐富學校社團生活服務,爲學校課程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習得技藝技能、瞭解文化傳統的學生則成了非遺文化代際傳承的保障,促進非遺文化進校園常態化建設,形成由促進一個基地學校要帶動10所學校,聯動一個社區,並有一個專業團隊支撐的工作機制。

爲了增加傳統文化的吸引力,記者瞭解到,諸多學校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積極探索新時代元素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如徐行小學嘗試了草編壁畫的製作;三新學校則將學生喜聞樂見的動漫元素融入傳統顧繡之中;石筍中學則積極創新鑼鼓書曲目,已完成十多首自創曲目。在上海,市、區聯合,課內、課外聯動,教育內容層次遞進,教育資源與社會文化資源整合的活動體系,已成爲引導青少年接受優秀傳統文化薰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保障。(記者 錢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