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微菌植入人體 3歲男童止住腹瀉

林口長庚醫院分子感染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兒童感染科教授邱政洵。(林周義攝)

長庚醫院宣佈成立長庚微菌治療中心,致力進行臨牀與轉譯研究。(長庚醫院提供)

古人糞便入藥,製成「黃龍湯」供病人服用;現代醫術則採集糞便微菌,植入人體治病。衛福部去年9月發佈特管辦法,允許以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困難梭菌感染(rCDI),林口長庚目前已完成5例,成功率達百分百。

困難梭菌感染(rCDI)是國人常見疾病,曾有研究指出,每10萬住院人次中,約有45名感染個案,等同每1000人次就有3人。其好發族羣包括長期住院有使用過廣效型抗生素發炎性腸道疾病、慢性病、免疫功能差者,表現出的症狀爲腹脹、腹痛、血便等。

一名年僅3歲的男童,因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持續腹瀉、血便,確診爲高度抗藥性的困難梭菌感染,以抗生素治療仍然復發。醫師改採微菌叢植入術,確認姐姐符合捐贈資格後,便採收姐姐糞便中的微菌,以內視鏡植入男童腸道,男童的症狀現已穩定。

林口長庚醫院分子感染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邱政洵表示,困難梭菌感染的傳統治療方式爲抗生素,卻伴隨抗藥性的風險,某些患者甚至因此復發。微菌叢植入術提供了合乎環保、自然的治療方式,國內外臨牀經驗顯示其成功率達9成以上,且捐贈者與器捐不同,門檻較低。

邱政洵表示,捐贈糞便微菌者,需符合幾項條件,包括BMI指數正常、飲食均衡、未服用維他命益生菌、沒生病、3個月內沒出國、一等親未罹患大腸癌、通過抽血檢驗等。目前長庚醫院已從大學生着手,尋找捐贈來源,未來期盼建立0-99歲糞便微菌資料庫以利病情診斷。

除了腸道疾病,微菌叢植入術未來有望用於治療代謝症候羣,改善血糖血脂,甚至治療神經性疾病(如:自閉症)。爲推廣該技術,長庚醫院成立「長庚微菌治療中心」與「微菌銀行」,建立跨領域團隊,以設置符合標準的微菌純化與保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