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晚渡今又渡

知悉太原位於汾河景區內的“汾河晚渡”建成開放後,擇一傍晚時分,我駐足於此。此時此刻,站在歲月的彼岸回頭望,被時光淹沒的“汾河晚渡”市景變得清晰,讓人心動,感慨萬千。

明代距今數百年,滄海桑田尋常事。留步於“汾河晚渡”景石駁岸畫舫觀景平臺等景點,站在觀景閣樓極目西山鬱郁蒼蒼,望着飛架汾河南北的座座大橋,禁不住來了一次穿越想象。

想起那個考取進士又爲詩人的張頤行經汾河,目視着眼前繁忙的渡口,低吟出那首傳唱至今的《汾河晚渡》。在張頤的眼中,斜陽掛在西山山巔餘暉將汾河兩岸的林木染成紫色。黃昏時分,渡船穿梭於汾河之上,槳櫓軋軋作響,驚起岸邊停歇的大雁。張頤深深地陷入汾河晚渡的美妙畫面中,不禁恍惚了時間。

曾經,晉商匯通四海三江。汾河兩岸的繁盛景象,被詩人張頤賦予了詩意氣息。一處“汾河晚渡”,寄寓了多少惆悵;一首詩,又寫盡了多少夢境。也因此,“汾河晚渡”成爲了古晉陽八景之一。

究竟是汾河渡口成就了詩人,還是詩人遠播了“汾河晚渡”,實在已很難考證。怎奈,由於歷史、自然和現實的原因,“汾河晚渡”之後悠遠漫長的若干年,汾河水流量漸弱漸少,不足以承載渡船,“汾河晚渡”成爲多少代人夢中的美景

記得,20世紀80年代的這裡,汾河水如黃泥塘般渾濁,河牀裸露處垃圾刺目,兩岸雜草叢生,房屋低矮,一片荒涼景象。再往後,經過多年的精心治理,汾河變了,汾河裡有了清水碧水盪漾,鳥鷗飛翔水鳥飛禽在溼地公園嬉戲覓食。水域多了,生態環境改善了,水鳥飛禽都來了。

汾河兩岸也變了,景區和公園內綠樹成蔭,花開遍地,景色宜人鳥語花香,兩岸邊快速路上,汽車穿梭般駛過,如林高樓多了些大都市的現代氣息,沿河的18座不同造型又美觀的汾河大橋,猶如一道道彩虹爲美麗的汾河再添靈秀。這些魅力無比的城市街景,就連外地遊客見到後都連連驚歎:沒想到太原這麼美!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站在觀景閣樓倚欄觀望,實地體驗一下張頤觀渡的大致情形,彷彿看見河面上波浪起伏,渡船上人聲鼎沸,大雁紛紛飛起成行,落日紅霞映照水面,這“汾河晚渡”有着煙火氣,接地氣,從詩中讀出的是耐看、經典和純粹的畫面感。而今的“汾河晚渡”,見證了這個時代保護母親河蹣跚前行的身影,也爲風雨幾百年後張頤的《汾河晚渡》錦上添花。

臨離開“汾河晚渡”時,看到一艘駛來的畫舫靠岸停泊,登梯走出的少男少女,摩肩接踵,歡聲笑語,想是被汾河的風光美了眼,醉了心。

“汾河晚渡”今又“渡”。在以車代船的盛世今時,乘坐畫舫,泛舟河上,憑欄四面,閒步八方,但見水波清漣,鳥鷗繞舷,看不盡河兩岸滿目風光秀錦,“渡”的是心情,“渡”的是願景,“渡”的是可愛的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