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美國加關稅並不能阻止中國電動車擴張

5月16日消息,美國總統拜登計劃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四倍關稅,但這一計劃不太可能消除更多中國製造汽車打入美國市場的威脅。

雖然週二美國政府宣佈將中國電動汽車關稅從25%提高到100%,但中國低價車型仍可能借助價格優勢在美國市場競爭。

美國的汽車和貿易專家表示,增加關稅是一種短期內的保護主義措施,它可能會延緩但不足以阻止中國汽車製造商最終將電動汽車帶入美國市場。

“他們遲早會來,這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時間問題。,”諮詢公司AlixPartners高管丹·赫希(Dan Hearsch)說。“西方的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必須加強自身實力,做好迎戰準備,或是選擇與之合作。”

來自中國的競爭

數十年來,中國車企一直宣稱將開始在美國市場銷售其品牌的汽車,但迄今爲止尚未有一家成功。近年來,中國製造汽車質量已顯著提升。這導致像通用汽車這樣的全球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市場的市場份額迅速下降。

與此同時,近年來,跨國公司在美國市場取得了更多進展。相關行業數據顯示,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克萊斯勒的市場份額從1984年的75%下降到2023年的40%左右。

通用汽車及其他公司發現,很難與中國中低端電動汽車競爭。例如,比亞迪生產的一款名爲“海鷗”的小型電動車,售價僅約10,000美元,並且還有利可圖。

雖然“海鷗”尚未在美國銷售,但比亞迪正在全球範圍內擴展其車輛。有觀點認爲,更多中國製造的汽車進入美國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即使在徵收100%的新關稅後,“海鷗”的定價可能仍然與許多當前在美國市場上銷售的電動車相競爭,甚至價格更優。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Tim Hsiao在本週的一份投資者報告中表示:“我們認爲,西方的保護主義可能是中國電動車及其零部件製造商全球擴張的短期障礙,但從長遠來看,這不太可能阻礙中國電動車的推廣。”

儘管一些汽車製造商目前從中國進口燃油車到美國,但數量很少。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去年進口到美國的車輛不到75,000輛。

目前在美國銷售的中國製造汽車包括通用汽車的別克昂科威、福特的林肯航海家以及隸屬吉利的沃爾沃和其子公司極星生產的兩款全電動汽車。

極星目前的車型較少,在美國市場銷售的車輛幾乎全都需要從中國進口。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正在評估拜登政府宣佈的關稅提高決策,並稱,“自由貿易對加快電動汽車的採納以及向更可持續的交通模式過渡至關重要。”

清潔目標

拜登政府的重點將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並將燃油車排除在外,這符合美國的清潔能源策略。該政策主要支持電動汽車的生產和普及,以及加強美國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

一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稱:“我們徵收關稅主要針對電動汽車,因爲我們在這一領域已經進行了數千億美元的公共投資,旨在建立我們的清潔技術供應鏈的韌性。這是我們的主要關注點。”

美國政府此舉可能也是受到了中國車企在歐洲迅速推廣價格競爭力強、節能的電動汽車的啓示。

據2023年10月歐盟數據顯示,至該年9月,中國電動車已佔據歐洲電動車市場的8%,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增至15%。歐盟稱,中國電動車的價格比歐洲本土車型低約20%。

荷蘭國際集團(ING Group)高管CocoZhang提到,如果拜登政府新實施的電動汽車關稅真正影響到中國向美國出口電動汽車,這可能會在全球範圍內產生連鎖效應。

她表示,其他國家可能採取類似措施,這將促使中國車企在這些國家加速建立本地生產設施或與當地企業建立合資企業,以此降低出口成本。

Zhang 補充道:“從中國車企的視角來看,通過建立供應鏈合作或其他形式的夥伴關係,它們仍有機會進入美國市場。”

這種策略與過去幾十年日本和韓國車企如豐田、日產和現代/起亞如何進入美國市場的方式頗爲相似。(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