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用“內功”應對“內卷” 重構的後合資時代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2月13日報道    從豐田比亞迪,大衆小鵬,到Stellantis零跑。2023年的中國車市,加速跑向了“後合資時代”。 對跨國車企而言,在中國市場的合作模式,也從曾經“以技術換市場”逐漸轉換爲“以市場換技術”。

話語權在悄然“易位”,但這並不是合資合作模式變化的全部。更開放,也更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讓以豐田爲代表的跨國車企們重新定位中國業務。是“躬身自省”,也是“常備不懈”。

豐田提高在華本土化能力、整合在華研發中心、加速電動化和智能化戰略,新社長“掛帥”後的一系列動作,都在彰顯着豐田集團對中國市場以及中國合資夥伴前所未有的“重視”。

這是佐藤恆治對中國市場業務的重大調整,也被看作是豐田“中國式繼承與進化”的開端。

傳統、刻苦、效率卓著,恪守“限量經營”的豐田,憑藉着穩健、紮實的“慢”,登上世界第一銷量車企的寶座。

而如今,豐田正在變得“快”。

在認識到純電動車市場重要性後,豐田開始加速純電動板塊的佈局。

隨着今年4月的那場新體制改革發表會上,豐田對純電動汽車業務的側重也更加明顯。

根據新體制發表會,豐田要“繼承”豐田章男打造的“以商品和地域爲中心的經營”這一基礎,“發展”成爲以研發BEV(純電動車)爲中心的移動出行公司。

在中國市場的直接體現正是,豐田以在中國的研發中心爲基地,加速實現“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進行研發”。

這背後是中國純電動車市場“驚人”的增長速度。比亞迪和特斯拉在純電動車銷量上“一騎絕塵”,中國新造車勢力和自主車企純電動品牌也“磨刀霍霍”,1-10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銷量滲透率已經達34.6%,遠高於全球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

還有中國市場中,自主品牌對合資品牌的“追擊”。

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我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將加速提高至60%。乘聯會秘書長更是直言這一數字“有些保守”。

豐田的“腳步”必須加快,尤其是純電動車領域。爲此,未來豐田在華髮展純電動車的力度也會比其他地區更強。

從更換社長成立新體制,到頻繁發佈技術產品規劃,豐田展現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決心。

面對更卷的中國市場,豐田改革速度更爲迫切。

8月1日,豐田在中國最大研發基地,正式更名爲“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英文簡稱“ IEM by TOYOTA ”)。

這個累計投入6.89億美元的研發基地,是豐田全球5大研發中心之一,也是豐田在中國市場研發體系中樞。未來,在中國的研發、採購等事務可直接經由中國的研發中心、供應商執行和推進。

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的研發成果也將反哺全球市場。

在此前的5月,豐田已經專門成立了獨立的“BEV工廠”,以負責純電汽車的開發、生產、經營等一系列活動。

不過,要“奪”回的豐田本色,到底是“奪”什麼?

豐田新體制的經營方針是“繼承與進化”。按照社長佐藤恆治的說法,如今的豐田,要繼承豐田會長所構築的“豐田應有的樣子”,但不是繼承具體的工作方式或手段,而是要重視傳承思想價值觀。

可以肯定的是,“奪”的不是銷量。如今的豐田,奉行的信條是“製造更好的汽車”,“做當地最好的企業”和“爲了他人而工作”。市場佔有率和銷量是結果,但不只會將這些數據作爲目標。 當然,結果很重要,但爲結果所採取的手段不“變味”才更重要。

汽車產業的“後合資時代”,外資股比限制放開,也相當幅度降低了進口關稅,中國營造了更開放也更激烈的汽車市場環境。 “大浪淘沙”中,中國勢必會迎來一個更成熟的汽車市場。而全新的中外合資模式,也將爲日後的車市格局提供更多想象空間。

作爲傳統車企“巨頭”的領軍者,豐田是擁有“糧倉”的“儲糧大戶”,也是多種技術路線並行發展的“堅定擁護者”,豐田在HEV、BEV、PHEV、FCEV領域等都進行了多年技術研發。固態電池領域,豐田也積累了一定的技術成果,計劃於2027至2028年搭載到BEV車型之上。

資金方面,在2024財年上半年(2023年4-9月),豐田全球的營業利潤仍提升到2.56萬億日元,同比增124%。這也讓豐田將2024財年的營業利潤預測上調了50%。

而背靠豐田的資金、人才、技術積累等優勢,豐田在中國的合資夥伴也加快了電動化和智能化佈局。

混動方面,豐田智能電混雙擎系統歷經26年時間檢驗,足跡遍佈全球90多個國家,擁有2420萬消費者。如今最新的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系統已經搭載在了包括SUV、轎車等多款車型上。11月廣州車展,一汽豐田展臺亮相了搭載2.4T超級混動系統的全新普拉多(參數丨圖片)和搭載豐田首創的2.5L多級混動系統全新皇冠。爲豐田混合動力版圖再度進行擴容。

智能化方面,除了T-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智能化迭代,豐田與小馬智行合作研發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已經在廣州南沙投入運營。

按照新經營體制規劃,豐田的目標是,計劃在2026年,面向市場推出次世代BEV產品。在2030年,全球BEV產品銷量預計達到350萬臺。

造車是場馬拉松,不只比爆發力,更比耐力。

這讓背靠“大樹”的合資公司們擁有天然的優勢。

正如廣汽豐田在廣州車展時宣稱的,合資不是落後代表,它有着成熟的穩重,有着後發的韌性。

在中國市場,豐田已加快電動化、智能化、本土化落地進程。着眼於全球,豐田更是制定了更清晰的純電動車銷量規劃,以及向移動出行公司轉型的具體戰略。而筆者也相信,“量產幸福”的豐田,也不會由銷量定義“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