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變了?反壟斷成大勢 社區團購步入強監管時代

(原標題:風向變了?反壟斷已成大勢社區團購步入“強監管時代”)

最近討論度最高的話題,莫過於社區團購了。

然而,在消費者興奮薅羊毛、行業人士熱烈猜測哪家巨頭能獨佔鰲頭時,風向變了。

12月11日,人民日報評論公衆號發佈了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互聯網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對互聯網企業商業革新予以肯定,稱“或許又是一個互聯網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改變生活的精彩故事“,但同時也犀利指出掌握着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互聯網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別隻惦記着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文章一出,社區團購話題隨即引發廣泛關注。之後,網絡上關於“阿里、美團、拼多多等巨頭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的謠傳甚囂塵上,甚至有網友幫大佬們想好了迴應的聲明:

就在前述文章發佈的同一天,京東集團發佈公告,宣佈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表示雙方將在數據、技術、倉儲和短鏈物流等領域展開緊密合作,更好地紮根於下沉市場。作爲目前行業裡的標杆性選手,興盛優選在社區團購業務上已經跑出了自己的模式。

監管力度加大

自社區團購誕生以來,外界對其的爭議一直不斷。反對的聲音認爲,互聯網巨頭利用資金優勢價格戰,搶了傳統菜販的飯碗。

旗幟鮮明反對社區團購的還有不少供應商。據媒體報道,滄州市一家從事糧油調料生產銷售的公司“華海順達”,於12月12日對經銷商發佈通知,禁止低於終端售價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就是因爲平臺降價銷售,導致不同區域零售價差異很大,擾亂了原有的價格體系,遭消費者投訴。

可見,巨頭的“低價”策略觸動了不少羣體的利益

12月17日,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巍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平臺的商業模式帶有不正當性,“它們用極低的價格,甚至是低於成本價的方式鎖定顧客羣,排擠競爭對手,等獨佔市場之後,再通過提高價格來獲取暴利,這可能構成壟斷行爲和不正當競爭行爲,也違反了《價格法》。”

隨着平臺經濟對大衆生活的日益滲透,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也在加大。

今年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明確了諸多基礎性概念,對“不公平價格行爲”、“低於成本銷售”、“拒絕交易”、“限定交易”、“搭售或者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以及“差別待遇”等行爲的認定進行了場景化的細化。

翟巍認爲,以前政府部門對平臺經濟監管比較弱,如今監管迴歸本位,“互聯網頭部企業掌握了大量的數據、資源,已經集成生態系統,如果不強化監管,社區的小商小販無法抵抗,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而各地方也在逐漸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11月19日,《經營者競爭合規指南》上海市地方標準正式發佈,這是全國首個引導企業全方位開展競爭合規建設的推薦性地方標準,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規定了經營者依據反壟斷法相關規定參與市場競爭。

12月9日,南京市市監局發佈了《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下稱“《告知書》”),喊話電商平臺“合規經營首當先”。

圖片來源:南京市市監局官方公衆號

《告知書》明確指出,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不正當競爭方式獲取交易機會或競爭優勢,並因此損害其他經營者或消費者合法權益,尤其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其他經營者的合法利益

南京市市監局官方公衆號稱,阿里巴巴、美團、滴滴蘇寧等與會電商平臺的負責人在《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上簽字,承諾將在今後的經營活動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開展有序良性競爭。

時代財經12月16日致電蘇寧易購(002024.SZ)董秘辦,對方表示,公司目前沒有做社區團購業務,也不清楚相關新聞的情況。

滴滴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則稱,“最近風向不太明朗,業務比較謹慎,不方便回覆”。

這樣的迴應與此前各大巨頭搶佔社區團購市場第一名的高調形成鮮明反差。

11月3日,滴滴CEO程維剛在內部會上表態“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稱橙心優選是滴滴的戰略級業務。

劉強東也拿出二次創業的決心,在11月30日京東高管早會上提出“將親自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

此外,阿里、騰訊、美團、拼多多等電商巨頭均下場廝殺,上演燒錢大戰。各巨頭已經投入了巨大資源,不可能突然抽身離開。

“我還是希望社區團購能做下去”

“新事物的產生肯定是有它的合理性的。”在廣州珠江新城經營便利店老闆海哥這樣評價社區團購,經營了十多年零售生意的他今年多了一個身份——“團長”。

“團長”是社區團購模式中的一個重要角色,負責獲取與維護用戶、宣傳推廣商品,以及完成收貨清點、給用戶提供自提服務等工作,一般是社區中便利店、煙雜店的老闆,是附近街坊信任的熟人。

三個多月前,海哥開始運營興盛優選的微信羣,羣裡目前有160名用戶。同時,他還是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兩家社區團購平臺的“團長”。

12月17日,時代財經在海哥的便利店看到,貨架旁堆滿附近街坊下單的生鮮品。海哥表示,用社區團購的用戶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 攝

打開興盛優選APP可以看到,上面有不少低價和補貼吸引顧客購買。比如新註冊用戶滿9.9元立減3元,每天固定時間也有生鮮產品、日用品的低價爆款供用戶搶購。

例如一款ABC的衛生巾,興盛優選的售價爲一包2.99元,而在天貓旗艦店,同款同規格的售價爲6.2元,興盛優選比天貓便宜一半以上的價格。

時代財經留意到,此款商品12月17日當天已售出8560份,而在天貓,只有1000+銷量。

不過賣菜、賣小商品看似簡單,瑣事卻不少。運營社區團購以後,海哥多招了一個店員處理店裡大大小小的事,“每個街坊取貨時間都不同,有時候還要處理退貨,亂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

在社區團購投入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的海哥,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相應的回報,“我還是希望它(社區團購)能做下去,但做生意肯定是要冒險的。”

由於下單量不固定,海哥的佣金收入浮動也很大,“多的時候一天有將近三百塊,少的時候只有幾十上百塊。”他還向時代財經透露,興盛優選和美團優選的佣金一般爲10%,多多買菜相對較低,少於10%,“多多買菜的佣金還未統一,與商品種類、下單時間有關。”

作爲社區團購中的重要角色,“團長”必然是這場商業遊戲參與者。那平臺的角色又是什麼呢?

“互聯網企業的角色定位應該是一個競爭中性的平臺或者裁判,而不是商業遊戲的主要參與者或者運動員。”知名財經博主 包特_ExpEcon在微博中如此表示。

@包特_ExpEcon肯定了“團長”主導的團購模式作爲超市和消費者之間的配送服務提供方式,同時也認爲應該鼓勵互聯網企業繼續沿着和小商戶合作,發展共生業態的路子走下去。

但他認爲,這樣的模式需要有一個前提,“農戶應該和淘寶商家或者微商一樣,擁有獨立的經營權,特別是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