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U報告:臺北世大運造就45.5億新臺幣經濟效益

▲世大運爲2017年臺灣最重要的國際大型活動。(圖/記者周宸亙攝,下同)

記者洪偵源綜合報導

根據一份FISU(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u sport universitaire,國際大學運動總會)與AISTS(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國際體育科學技術學院合作調查報導指出,2017年臺北世大運的舉行,帶來了45.5億新臺幣經濟效益

FISU與AISTS從2015年光州世大運起開始合作,研究舉辦世大運(含夏季、冬季)對當地經濟效益的影響,這份報告從臺北展開籌備工作的隔年2013年開始調查,至2017年年底,長達5年的調查。

報告中收集了大量官方與各學術團體資料和報告,同時這份報告所有FISU會員都可以在官網下載到完整報告,作爲FISU的最高等級活動,臺北世大運融合教育文化,呈現出年輕人特有的活力

世大運也是臺灣舉辦過規模最大的國際大型綜合性賽會,有近20萬人參與,共賣出去約70萬張門票,促成的經濟效益,經推估達45.5億新臺幣,中華隊拿到26金、34銀、30銅的成績

雖然世大運強度與規模不如亞奧運,但臺灣在成績上,仍取得重大突破,楊俊瀚在田徑男子100公尺短跑摘金,是臺灣田徑在世界級成人賽事第一面短跑金牌鄭兆村標槍奪金,91公尺36的成績,是亞洲第一位超過90公尺的選手,還締造亞洲紀錄

向來是奪金寶庫的舉重也沒缺席,郭婞淳在女子58公斤級拿下金牌,抓舉107公斤破大會紀錄、挺舉142公斤更打破世界紀錄總和249公斤也是大會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