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安計劃 更要有十八套劇本

國軍年年辦漢光演習,已經辦了廿七年。漢光演習的想定劇本來自「固安計劃」。民國八十五年,大陸軍飛彈恫嚇臺灣,前總統李登輝安定人心的「十八套劇本」說,劇本全出自「固安」。漢光演習目的,就是要驗證「固安」所訂防衛臺海計劃的可行性,並針對缺失與敵情最新威脅情勢進行修訂。

至於國安會主導的政軍兵推,扁政府有四次,馬政府也有一次。儘管扁政府稱爲「玉山」,馬政府則取消這個代號,但扁政府視政軍兵推是「復安專案」的一環,馬政府則是蕭規曹隨

所謂「復安專案」,目的在於碰到軍事危機時確保政軍首長安全、持續政府核心功能運作、保護重要關鍵基礎設施,以安定人心。然而,已經辦了五次的政軍兵推,卻看不到完整處理國家重大危機的應變劇本,「復安計劃」相當空洞

簡單地說,在文人領軍精神下,國家遇到重大危機,包括軍事威脅與戰爭在內,打或不打,決策需要文人決定,「復安計劃」需做好各套劇本準備;接下來無論是防衛作戰或救災,才輪到「固安計劃」上場,怎麼打,交給軍人專業。換言之,復安是上層決策,固安是下層決策。

因此,制定「復安計劃」的好處在於,國家面對各種重大危機時,有套劇本應變,並藉政軍兵推檢驗劇本可行性與缺失改進。再者,爾後的兵推想定劇本與所有推演狀況,纔會有所本,不會出現天馬行空,或被譏爲外行搞兵推情事

有了「復安計劃」,就得有照着劇本執行的能力,因此,國安會須強化「編寫」復安的幕僚陣營,而國家政軍指揮中心指揮所與預備指揮所的軟硬體設施、維護與編組,亦不能馬虎行事

例如,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的演練,如國軍在五月九日起,連續三天進行的「大規模災害防救演習」兵推,以及原能會爾後做的核災演練等,相關危機決策處理與執行,便可納入「復安計劃」的劇本中。

如今只有下層的「固安計劃」,缺乏上層的「復安計劃」,國安會應該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