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接力  幫扶山村

湖南省石門縣家村,層巒疊嶂,雨量充沛,十分適宜茶樹生長。進入5月,春茶採摘已經結束,茶廠生產綠茶紅茶陸續上市王婷北京趕回來,她要爲當地春茶的推廣再努把力。

王婷是王新法女兒。2013年王新法從河北省來到薛家村扶貧,2017年,累倒在扶貧的路上長眠在薛家村的六塔山。王婷在父親去世後,接過接力棒,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2021年,父女倆一起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茶葉,是薛家村的重要支柱產業爸爸生前一直在推廣有機茶,希望茶農們能夠真正依靠種茶過上好日子。”王婷說着,來到薛家共富有機茶廠的茶園基地。茶園依山而建,新更換的茶樹品種長勢正好,一壟一壟如同綠色詩行,高低有序,錯落有致,向天邊延伸。

村民曾德平正在茶園裡做培管,見王婷來到茶園,格外高興。“今年茶葉的收購價格很好,有100多元一斤。”曾德平說,這價格比以往提高了30%。

曾德平種了近30年茶,自己也有近10畝茶園。當年王新法推廣有機茶,想在他的茶園推廣種植生態理念――茶葉不打農藥、不用除草劑、不用葉肥素,由以往一年採三四次變爲一年只採一次最精華的“一芽一葉”。

“那時,我就相信你爸,我願意跟着他幹。”曾德平成爲當地第一批種植生態茶的茶農,並積極協助王新法做其他茶農的工作

父女兩代人接力,帶領村民種上生態茶、建立土品牌,“共富茶”成爲薛家村的特產。藉助網絡銷售平臺,“共富茶”走出大山,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銷路打開,村民們茶園的收益由每畝2000多元增加到每畝6000多元。

王新法生前居住的小木屋,現在是一個陳列館。裡面的擺設還是王新法當年居住時的模樣桌上放着書,裂着縫的木門用透明膠布貼着。小木屋前,有兩盞茶葉造型路燈。王新法去世後,村裡一共修了40盞茶葉造型的路燈。

在王新法事蹟的感召下,村民張麗返鄉創業,並主動申請擔任陳列館的義務講解員。一批年輕人像張麗一樣,選擇了回鄉。覃正勇回到薛家村做網絡銷售,田超返鄉辦起了農家樂田祥雄電商推介家鄉特產……如今,有20多名來自薛家村的青年選擇了返鄉創業。

有了出路,有了人氣山村在悄然變化。近年來,薛家村先後獲評全國文明村鎮、湖南省最美少數民族特色鄉鎮……村民的年收入大幅增長,從2013年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2022年的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