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掌摑夜不歸宿女兒,也是失敗的掙扎

父親街頭女兒頭髮連續掌摑:不滿她夜不歸宿(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澎湃特約評論員 守一

最近網上流傳一段“父親當街毆打女兒”的視頻,據廣東共青團官微發佈的信息事發當天,張某路上撞見徹夜未歸的女兒,遂進行毆打“管教”。

因爲父親動作非常粗野,在網上遭到了很多批評。但不難看到,相關新聞後面有一種聲音點贊也挺多——打人雖然不對,可是女兒夜不歸宿,父親就是得“管教”。甚至有極端一些的會說,今天不被父親打,以後就得遭別人打。

這種聽起來像是“愛之深責之切”的說法,可能也是父親打女兒的內在動因。從道理上講,沒有人會贊同這樣的暴力“管教”,面對女兒的夜不歸宿,理想教育方式是,家長先搞清楚緣由、再去擺事實講道理柔性地說服要遠比暴力干涉正當。

可是部分網友之所以一定程度寬容父親,可能選取的是另一種現實標準,相較於對孩子出格行爲不聞不問,這種暴力“管教”總是聊勝於無,甚至還是家長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因爲在現實中,特別是在草根階層父母忙於打工掙錢,根本沒有精力能力參與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當孩子到青春期、叛逆期之後,根本沒法進行精神溝通。在這種情況之下,面對孩子一些明顯出格行爲,父母要麼只能自甘失敗放任,要麼只能粗暴蠻橫介入,希望能有一點挽救。

這種“教育失能”,在底層更普遍,爲人父母的可能也都有體會。教育不只是需要良好的意願,還需要資源支撐,還是需要長期培養訓練技能

在孩子沒有出生之前,我也對自己的教育充滿“信心”,覺得面對孩子的任何毛病,都能以春風化雨的方式消除,以最積極的方式陪伴他成長。可真正有了兩個孩子之後,常常會遭遇力不從心的挫敗感。

“打工人生活中面臨的各種瑣碎壓力,都會轉化爲對“教育能力”的削弱。加班很晚回家電腦裡有一堆項目要deadline(最後期限),上午被老闆職場PUA,面對簡單數學題都總是錯的孩子,還能那麼有耐心嗎?面對天性頑皮的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誤,中年老父親還能那麼寬容笑對嗎?

個人時間、精力、閱歷、經濟狀況……各種想不到的因素,都有可能讓家庭教育動作變形細小問題累計數年之後,父親對於夜不歸宿的女兒,能想到的“管教”方式,可能就只剩毆打了。

當然,這絕對不是爲父親的暴力行爲辯解,只是想說,一個錯誤的結果前面,是有一條漫長的錯誤道路鋪就。正視這條蜿蜒而來的錯誤道路,更有“治病救人”的意義

對個人來說,生孩子就意味着一輩子不能忘卻的責任。無論生活境遇如何,都要儘可能分出心力,提供力所能及的、不間斷的教育,否則等到孩子習慣夜不歸宿的時候,暴力“管教”與其說是教育,不如說是失敗的掙扎,除了增加對孩子的傷害,很難起到什麼“喚醒”作用。而對政府公共部門來說,儘量爲個人創造有尊嚴的工作、生活環境,也是對教育的深層支持。一個不那麼疲於奔命、處處受挫的父母,總是有更高的概率提供好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