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青年扶貧創業大賽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創業大賽不需要創業計劃書?開始我還以爲聽錯了。”作爲一名農業養殖項目創業者,來自安徽阜陽潁上縣劉發曾經參加過多次創業大賽,也收穫了不少榮譽。不過,對於一名尚在“爬坡”的創業者來說,每次準備創業計劃書之類的文字材料,常常耗去很多精力,勢必影響本職工作。這一回,阜陽青年扶貧創業大賽簡化程序,不要求提交創業計劃書的做法,着實讓他感到了“減負”。

“尤其對於很多農村創業青年來說,他們文化程度不高,整天在田間地頭從事農業生產,要他們撰寫創業書,真是勉爲其難,有些人甚至因此不願參加創業大賽。”團阜陽市委工作人員曹傑振介紹說,扶貧創業大賽主要面向農村一線創業青年,舉辦大賽的初衷就是要推廣他們的項目。“爲了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我們省略一些不必要的環節,讓創業者更能集中精力,更高效、更直觀地展示自己的項目。”

正因爲程序的簡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農村青年的參與積極性。在剛剛落幕的阜陽市第三屆青年扶貧創業大賽上,共有100多個項目參賽,涉及特色種植養殖技術、節能環保、農產品加工及銷售、農業社會化服務、電子商務等衆多領域。值得一提的是,有的選手就是“腳上帶泥”的青年農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卻是行家裡手創業項目容易複製,具有示範帶動效應。

大賽對阜陽地區青年參與的助力脫貧攻堅項目與計劃進行全面梳理,並對有特色、可複製、經濟效益突出、社會效益良好、帶動貧困戶多的項目或計劃進行宣傳、推廣。決賽階段,參賽選手更是別具一格,或用詳細、充分的數據來說明創業項目市場潛力,或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講述創業項目可行性。

“青年扶貧大賽最大的特點就是參賽者都在扶貧一線,他們的項目沒有多麼高大上,但都是能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爲貧困戶帶去實實在在收益的好項目。”團阜陽市委副書記王靜說,“我們希望以賽代訓,邊比賽邊指導幫扶,不斷完善項目,同時讓更多志同道合的農村創業青年聚在一起,抱團發展。”

對此,34歲的返鄉創業青年劉大衛深有感觸。“槐樹櫻花樹大葉女貞風景樹……”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當日,劉大衛如數家珍地介紹着農場內種植的風景樹。

2012年,劉大衛回到家鄉界首光武鎮,流轉1000畝土地,當起農民,開辦了聚豐家庭農場。剛開始創業時,每年糧食收割、堆放、晾曬,都是他一個人幹,有時累得靠在樹邊就能睡着。

起初,資金壓力、基礎設施匱乏、天氣風險讓劉大衛備感壓力。團界首市委及時協調政府相關部門,給予劉大衛貼息貸款,幫他渡過難關,並且推薦他參加界首市青年扶貧創業大賽及相關培訓,爲他的創業路把好方向。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劉大衛正是在創業大賽的培訓中意識到,要走多元化發展的路子,於是拓展經營蔬菜、苗木花卉、果園種植和畜禽養殖。

農場成立以來,劉大衛帶動周邊村民從事現代農業種植、養殖。農忙時節,聘用30餘名農民,每人每年可直接增加收入6000元,高峰時有100多個農民排隊前來找工作。此外,劉大衛給予貧困戶每年一畝地800元租金,年底還有分紅。聚豐家庭農場也被評爲安徽省示範家庭農場,劉大衛被評爲“全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在青年扶貧創業大賽上,也能時常見到集體智慧閃爍的火花――今年獲得一等獎的“濃香型泡籽精加工及產業化”項目就是團隊協作的成果。

圓溜溜、青黃色的馬泡瓜皖北地區常見的野生植物,但是馬泡籽榨成油還是樁新鮮事。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進位於太和縣國家級農業示範區的安徽有機良莊,看到馬泡瓜種苗繁育基地以及馬泡籽油產品。

畝產能達到3000斤,4斤馬泡籽能榨1斤油。今年產品已經訂完了,本地市場供不應求。”有機良莊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馬宗新介紹。

馬泡瓜分佈於黃淮平原,但從未規模化種植,之前只有作坊加工,效率低下。爲了更好地開發和利用這一資源,有機良莊青年創業團隊於2015年開始研究種植馬泡瓜。

經過5年持續研發,公司在馬泡瓜新品種選育、規模化種植、濃香型馬泡籽油加工工藝、生產規模等方面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今年,該公司新增40畝馬泡瓜試驗田,嘗試和甜瓜雜交,用以豐富產品口味。

“光自己種植不行,還要帶鄉親們致富。”該公司負責人、青年企業家陳金良介紹,在種植馬泡瓜的過程中,公司不忘帶動生產基地周邊貧困人口就業。“2019年,公司聘用附近貧困戶68戶、165人,他們的人均年收入有8000多元。”

據瞭解,自2018年來,爲助力脫貧攻堅、扶持青年創業,團阜陽市委聯合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等5家單位連續開展3屆青年扶貧創業大賽,涉及種植業、養殖業、服務業等方面,覆蓋全部縣市區,參加項目累計300餘個。其中,獲獎項目34個,發放獎金28.3萬元,項目落地成功率92%,有效帶動800多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記者 王磊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