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出售? 一段美國的灰暗史

▲拘留營「心臟山重新安置中心」的歷史照片。(圖/翻攝自Heart Mountain Relocation Center。)

文/非池藝術

1941年,美國珍珠港遭到日軍襲擊後,美國仇日情緒不斷蔓延,將矛頭指向日裔美國人,隔年美國政府爲避免日裔美國人協助日軍登陸美國西岸,逼迫他們搬遷到內陸,並設立拘留營(Relocation Camps),進行集體安置,方便嚴密監視。

據估計,當時約有11萬日裔美國人被迫離開家園,直到二戰結束後,美國政府正式取消拘留營,這些日裔美國人才獲得釋放。雖然這羣日裔美國人沒有像猶太人在集中營內遭到殺害,但被送入狹小的拘留營後,不僅身家財產被剝奪,更失去隱私與自由,因此從1945年起便陸續向美國政府提起訴訟

1948年,美國國會通過《日裔美國人重新安置索賠法》(American Japanese Claims Act),但賠償金額不高,直到1988年,美國政府才正式向日裔美國人道歉。2006年,美國政府更撥款維護日裔美國人拘留營的舊址,以及進行相關歷史研究,希望人們可以反思,並記取歷史教訓

拘留營文物上拍場 引發爭議

2015年4月,美國雷戈拍賣公司(Rago Auctions)預計拍賣日裔美國人拘留營的文物,包含日裔美國人在拘留營期間創作水彩畫工藝品,還有生活照片、營房門牌等450件紀念物

這450件拍品曾是歷史學家伊頓(Allen Hendershott Eaton)的私人收藏,他曾致力研究分析這些文物,並於1952年出版書籍鐵絲網後的美:二戰拘留營的日本藝術》(Beauty Behind Barbed Wire: The Arts of the Japanese in Our War Relocation Camps),敘述日本在生活貧苦的情況中,仍利用廢棄物製作工藝品,試圖保存傳統文化...( 詳全文:http://artemperor.tw/focus/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