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血汗印象 護理缺5年增7成、醫護月薪平均64K

護理缺5年增7成、醫療保健服務業月薪平均64K。(圖/達志示意圖,以下亦同)

記者李孟璇臺北報導

臺灣護理環境長期面臨高工時、高壓力高風險問題,成了外界認爲的「血汗工作」,長期人力不足造成護理人才荒,已是業界最大的問題,但近來各大醫院爲了改善血汗印象,不但大舉徵才增聘人力,更以提高勞動條件來搶才及留才,有調查指出,護理職缺5年來大漲了7成,醫護平均薪資更高達64K,高於一般上班族3成2以上。

根據1111人力銀行資料庫數據顯示,2016年4月護理職缺的工作機會數超過8,000筆,相較去年同期增加約8%,5年來成長更高達7成,顯見護理人才荒現象逐年增加,其中,醫療院所以外的企業護理師職務約佔整體護理工作的7%,5年增加了近3個百分點。

從薪資狀況分析主計處2015年全年度「平均月薪」爲48,490元,而醫療保健服務業的平均月薪爲64,103元,高出平均值達3成2;而就「年度成長率」分析,醫療保健服務業的薪資10年成長率15.7%亦高出整體平均值(11.5%)4.2個百分點,顯見醫護工作的薪資成長幅度高於平均成長率。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大華指出,隨着健保制度上路,醫療資源普及高齡社會來臨以及近年緊張的醫病關係,讓醫療從業人員的工作量及壓力大幅提升,更壓垮護理工作救人熱忱,成爲護理就業環境的惡性循環。

不過,近年醫護人員的勞動環境漸漸引起社會注意,加上近年醫藥生技、長期照護或醫學美容甚至人身保險領域,對醫護專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因此醫院業界紛紛祭出更高薪資條件搶才,也使得醫護相關工作的薪資成長幅度與職缺同步成長,雙雙高於就業市場整體水準

但李大華分析,雖然產業護理師或其它醫療院所以外的護理工作,多屬於工作量較少、工時相對穩定,也能免於處理醫病關係的工作內容,得以擺脫傳統護理工作令人詬病的「護理三惡」;但企業護理職較多行政庶務、護理專業運用度較低,輪值班需求也較少,其薪資條件勢必不如醫療機構,少則減少2成,資深護理師的薪資落差更可能達到5成;其中不乏部份需具備醫護背景業務工作,在業績壓力下,僅有基本底薪保障,因此建議護理人員在職涯規劃時,必需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