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一定會胃癌?專家揭真相:有不同併發症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一定會變胃癌嗎?(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日前一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患者因沒有任何不適,所以沒進一步治療,直到後來在檢查時已是胃腺癌三期。該案例也讓不少網友疑惑「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一定會變胃癌嗎?」對此,國健署保健闢謠專區指出,感染後會因爲病症不同而有不同症狀,常見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炎,而胃癌是最嚴重的併發症,因此也不須過度恐慌。

國健署指出,胃癌因爲人體胃部的「黏膜細胞異常增生繁殖」所致,屬多因素疾病,危險因子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飲食衛生、菸酒等,如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則有1-2%機率會得到胃癌,而幽門螺旋桿菌一般寄居在胃酸較低的胃黏液或胃黏膜細胞之中。

而遇到上述未治療進展成胃癌案例的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樑程超說,此案例除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未積極接受除菌治療之外,受檢者飲食偏愛吃重鹹、醃漬物也提高了罹患胃癌的風險

但他也提到,臺灣近年來,因飲食衛生環境改善,感染幽門桿菌的盛行率大幅降低,大多數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沒有症狀,約有15%機率會形成爲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相對也會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因此幽門螺旋桿菌真的不能輕忽。

樑程超呼籲,除了要注意飲食潔淨、多吃新鮮蔬果,若有長期腸胃不適症狀建議就醫或安排腸胃篩檢,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合併出現胃炎(尤其萎縮性胃炎)、小腸化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有胃癌家族史者,應積極做除菌治療及後續定期檢查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