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地震134死 專家:加強預警「叫應」機制可大幅降低傷亡

積石山地震已134人罹難,專家建議打通預警應急叫應機制最後一里路。圖爲19日航拍救援現場。(中新社)

大陸央視新聞20日報導,甘肅積石山規模6.2地震青海省海東市地震災害現場應急處置指揮部指出,截至20日16時,地震已造成海東市21人遇難,186人受傷,13人失聯。目前對失聯人員的搜救仍在緊張進行中。使得甘、青兩省震災罹難增至134人。

《北京青年報》消息,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規模6.2地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減災所)與中國地震局聯合建設的中國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此次地震,給臨夏回族自治州提前12秒預警、黃南藏族自治州提前22秒預警,給甘南藏族自治州提前25秒預警,給蘭州市提前29秒。初步統計表明,受地震影響區域內,開啓了預警功能的大陸國產手機、電視等都提前發出預警。

澎湃新聞20日報導,中國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此次地震,但地震仍造成逾百人遇難。專家認爲,地震預警機制還應更加完善以實現更有效的「叫應」效應,另外由於震區地處高海拔區且時值寒冬,專家建議後續救援在防寒取暖等方面要有針對性、更人性化。

12月18日深夜,成都市人民政府參事、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教授、災害法學博導王建平,在成都家中,聽到太太手機發出地震預警。「距離地震波到達成都還有100秒時,我太太的手機突然開始地震報警,她當時很緊張,但我當時看了一下震央離成都有四五百里距離,感覺不會有太大影響,就在家中平靜等待地震波過去。」

不過,也有多位受訪者表示,他們沒有注意到預警資訊。「沒有聽到手機預警,地震時忙着往外跑也沒來得及看手機有沒有預警信息。」積石山生態園負責人李先生說。

澎湃新聞報導,李先生說,他所在的生態園比較開闊,有一名員工下牀時擦傷,其他沒有傷亡,但他表示,臨近震央的兩個鄉鎮傷亡較重。

「從死亡人數來看,此次地震的損失還是比較嚴重的。」王建平說,這次地震發生時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但還有一個需要關注的是,如何實現更有效的「叫應」效應?他認爲,應急廣播叫應系統仍存在不足,比如,這次地震中國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到,就應該通過三大移動手機營運商,馬上批量發送簡訊提醒震區民衆。這次地震遇難人數較多,與地震在夜間發生也有關係,很多人都已經睡了也不會關注到預警資訊。

王建平提到,過去農村都有廣播和大喇叭系統,在突發事件預警與應急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現在隨着科技發展,人們主要依靠手機接收資訊,但如果手機裡的預警軟體關閉或手機關機就無法收到預警資訊。

但他認爲,應急叫應機制的「最後一里路」仍然是可以打通的,比如,地震預警部門與農村地區的災害資訊員,形成直接的「叫應系統」和「應急廣播點對點」系統,因此,除了透過手機和電視預警,農村地區仍然可以由災害資訊員通過大喇叭和敲鑼打鼓的方式對村民進行快速叫應,給大家留出避震的時間,以最大程度的減少傷亡。

在應急醫療方面,王建平指出,在地震災害受傷人員中多是骨折或外部創傷,派醫療隊時要有針對性。總之,所有的救援都要人性化。把叫應機制與應急救援機制很好地銜接起來,提高應急救援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