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會寧:“紅軍會師聖地一年一個樣”

新華網蘭州6月14日專電記者郭剛黃文新)“這是我第3次帶領師生來到會寧參觀、學習,3年來,這裡真是一年一個樣啊!”甘肅積石山縣吹麻灘學校長樊永明不無感慨地說。“會寧的變化太大了。”

“七一”前夕,正在帶領師生參觀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的樊永明告訴記者,從2008年開始,他已經帶領3批、近千名師生來到會寧。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參觀當地學校之時,他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當地因“教”而變的新發展、新變化和新面貌

“作爲革命聖地,會寧也是教育大縣。這裡最漂亮的建築不用說肯定是學校。和3年前相比,會寧的學校更漂亮了、街道更寬了,樓房更多了,商貿更活了。”樊永明感觸頗多。“會寧學子遍佈天下,他們在學有所成之後不忘回報家鄉,或捐資興學、或投資興業,讓這裡的面貌煥然一新、與時俱進。”

記者瞭解到,因“教”而變的會寧,長期以來堅持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堅持“三苦兩樂”辦教育的路子,先後向全國各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6萬多名,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1000餘人,碩士學位的5000餘人,贏得了“西北高考狀元縣”和“博士之鄉”的稱譽

知識改變命運之際,大批會寧學子返鄉興學興業、建設家鄉,直接促成了會寧的舊貌換新顏。

在會寧,與因“教”而變並行發展的是當地的紅色旅遊。當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方面軍勝利會師的這個西北小縣,如今靠旅遊開發與日俱新。乾淨整潔的街道、熱鬧非凡的景區、休閒時尚的城市……如今的會寧已今非昔比。

“會寧好地名啊,紅軍會師,中國安寧……”燦爛的笑容生動的講解,這個正與當地小學生在會師樓上打成一片的姑娘叫楊婷,是會寧縣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管委會的一名講解員。作爲一名土生土長的會寧人,她幾乎每天都要爲前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大中小學生、旅遊團隊遊客進行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紅軍會師講解。

“我們這個舊址當初只有會師門和當年紅軍會師時的聯歡會會址,很簡陋。後來國家投巨資對整個舊址進行大規模的擴建。新修、新建了會師塔、將帥碑林、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楊婷介紹說,“如今這個舊址的面積已經達到4.3萬平方米,成爲西北地區和長征路上最經典的紅色旅遊景區。”

這個自然條件惡劣、乾旱缺水的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依靠自身優勢發展紅色旅遊,經歷了一次艱難的蛻變。從縣城面貌到當地百姓的衣食住行,從消費理念到精神面貌,會寧人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都隨着“會師聖地”的日新月異而發生巨大的變化。

“會寧人民非常勤勞、智慧,所以接受新事物、新觀念的速度非常快。我覺得會寧這些年的變化、變遷,不僅僅侷限於基礎設施的發展更新,更關鍵的是人思維的變化,對我們會寧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會寧縣旅遊局局長劉志宏頗有心得。

劉志宏告訴記者,近些年來,紅色旅遊不斷帶動着會寧經濟社會向前持續發展,紅色旅遊也已成爲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僅2011年前5個月會寧就已接待國內外遊客近5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億多元。

位於甘肅省中部的會寧縣,是中國革命的聖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三個方面軍,在會寧地區實現大會師。

在長征勝利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會師聖地”也在不斷書寫着自己的“新長征”故事。如今,會寧已成爲中國十大文化休閒旅遊縣和中國優秀紅色旅遊目的地。會寧的發展變化,其實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