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年輕化?臺灣新發現肝癌患者 過半不到60歲

肝癌5大風險族羣莫輕忽 提高篩檢頻率助肝癌早發現。(示意圖/Shutterstock)

曾有位正值中年的科技高階主管,每年花費近百萬做高級健檢,卻仍發現肝腫瘤時已經罹患晚期肝癌,無法接受地一狀告法院。法院判定健檢中心有過失,原來該名主管是B型肝炎原者,健檢中心應爲其安排比一般人密集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肝癌,而非按照一般民衆每年一次的檢查方式進行。

臺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騰裕醫師提醒,肝癌高風險族羣應安排至少每半年一次的超音波追蹤檢查,才能早發現早治療。雖然如此,一旦發現肝癌時已進入晚期,也就是腫瘤已有血管侵犯或是肝臟以外的轉移,目前健保已有給付先進的口服標靶藥物,也有人有不錯的反應患者不應放棄希望!

●新發現肝癌者 一半以上爲60歲以下中壯年 醫呼籲5大高風險族羣應密集追蹤

近年來隨着肝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B型、C型肝炎的積極預防及治療,臺灣的肝癌發生率排名已經從以前的第2名降至第5名,然而發生人口數仍然很多,每年約有一萬一千名新發患者。

肝臟的痛覺神經不敏感,早期多半無症狀而難以發現。李騰裕醫師說明,新發現肝癌的患者年齡中年人最常見,有一半以上患者爲60歲以下的中壯年。這些患者通常爲家庭經濟支柱,罹癌除了會造成身心壓力,也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對家庭衝擊甚大。

李騰裕醫師呼籲,民衆應瞭解自身是否屬於肝癌5大高風險族羣之一,如:(1)B型或C型肝炎帶原、(2)長期飲酒造成肝硬化、(3)血糖控制不穩定、(4)肥胖造成脂肪肝、(5)有家族史等,應提高警覺定期安排檢查追蹤,避免如前述個案出現不適症狀時才發現肝癌。應依照個人風險程度不同,檢測項目密集度有所差異,且高風險族羣檢查應同時包含腹部超音波及抽血檢驗肝癌指標(例如甲型胎兒蛋白指數,AFP),可以提高早期發現肝癌的機會

臺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騰裕醫師提醒,肝癌高風險族羣應安排至少每半年一次的超音波追蹤檢查,才能早發現早治療。(圖/NOW健康提供)

●晚期肝癌用藥延長7成存活期 口服標靶藥物有健保給付可望降低經濟負擔

李騰裕醫師強調,雖然很多患者罹癌時已進入晚期,但隨着醫療的進步,現有許多新型藥物可選擇。以晚期肝癌來說,主要有兩大類藥物:(1)標靶藥物、(2)免疫療法。現在口服標靶藥物已有健保給付,可以大大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尤以身爲家庭經濟支柱的患者最有感。

其中在近年獲給付之口服標靶藥物,其可望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 OS)大於一年,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及疾病無惡化時間(time to progression TTP)皆可達半年以上。李騰裕醫師指出,研究發現使用標靶藥物除了平均可以延長30%的存活時間,且大部分的副作用都可以妥善控制和處理。在此呼籲晚期肝癌並非絕症,應積極配合醫囑治療。

最後,李騰裕醫師提醒,一般民衆應該瞭解自己是否屬於肝癌的高風險族羣,若是高風險族羣應該諮詢醫師積極控制危險因子,例如藥物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戒酒調整飲食生活習慣、良好控制血糖等,並積極安排定期的追蹤檢查。若是發現早期肝癌,就能提早接受根除性治療,療效很好。若不幸發現肝癌時已屬於晚期,目前也有先進的藥物可以治療,健保也有給付。患者不必放棄希望,爲自己也爲家庭着想,若能積極配合醫囑接受藥物治療,仍有機會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並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