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渣、咖啡渣變吸管 朝陽科大應化系煉出「綠金」

朝陽科大應化系校友黃千鍾(左一)研發「甘蔗吸管」,銷量突破5億支,爲全球減少了2300噸的碳排量。(朝陽科大提供)

利用農業資材再生,結合創新科技,使整個產業循環中達到零廢棄物,是朝陽邁向永續發展的目標。(朝陽科大提供)

甘蔗渣、咖啡渣……臺灣1年農業廢棄物高達462萬公噸,許多別人眼中的廢材,卻是朝陽科大應化系學子眼中的黃金!

臺灣每年用掉30億支塑膠吸管,數年前從歐盟開始,全球掀起了「限塑令」,各界都在尋找「有機」的替代品。朝陽大學應用化學系畢業校友黃千鍾,碩士論文是「利用香蕉纖維補強生物可降解綠色複合材料之探討」,指導教授正是研究植物纖維20多年的石燕鳳;而黃千鍾在系主任錢偉鈞的支持下,向石燕鳳教授學到專門技術,將甘蔗渣、咖啡渣製成吸管,並透過該校產學合作處創新育成中心的協助,成功創業。

「甘蔗吸管」成爲爆紅商品,近期拿遍國內外發明大獎,不僅榮獲法國Montpellier Concours Lepine國際發明展金牌及評審團特別獎、全國創新創業競賽-育成企業組冠軍,與連鎖超商合作的環保杯更獲得美國繆思設計大獎,並且爲全臺唯一植物性纖維食品盛裝容器取得歐盟可家庭堆肥認證的廠商,不需經過高溫,常溫下即可自然分解,擁有多國專利認證。2019年至2022年,「甘蔗吸管」已經行銷法國、東南亞等全球五大洲、30多國,銷量突破5億支,爲全球減少了2300噸的碳排量;而他創辦的「巨田潔淨技術」也將農廢應用範圍擴及茶葉渣、葡萄渣、鳳梨葉、竹纖維、香茅葉、黃豆等,將其再製成餐具、餐盤、環保杯、寶特瓶蓋及電腦機殼等。

在「限塑令」底下,黃千鍾思考的不是玻璃吸管或鐵製吸管,也不是雖然有機卻並沒有經濟效益的「文創品」如海藻杯、海藻吸管,而是真正可以技術轉移並量產的「商品」。而這也正是朝陽科大應化系的教學亮點:「老師教的不是隻有拿來考試,而是可以真的連結生產端和消費端,用來解決產業和生活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