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首辦半馬 8000人覽美景 人多廁少缺補給
港珠澳大橋半程馬拉松19日鳴槍起跑,共有約8000人蔘加。圖爲香港選手陳家豪(中)在比賽中。(新華社)
首屆中國銀行(香港)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馬拉松比賽昨日舉行,吸引香港、內地及海外約8000名跑手參與,由於橋面大風,不少跑手錶示過程雖不容易,但能第一次在港珠澳大橋上跑步很特別。有不少人投訴廁所數量不足,有人稱輪候近一小時,不少男跑手索性路邊就地解決。另有前田徑港隊成員指完賽後大會未提供能量飲品,籌辦方迴應稱,明年賽事會「優化」安排。
綜合文匯報、明報報導,昨晨爲賽事主持鳴槍起步儀式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這項賽事創下多個「第一」,既是第一屆舉辦,更是港珠澳大橋開通以來的第一個跑步活動。籌委會表示願再舉辦賽事,並考慮開放更多人蔘與。
賽事分半馬挑戰組、半馬1組和半馬2組,參加者包括20名受邀世界級跑手。跑手昨日先在亞博館集合,乘專車到香港口岸人工島,需再走約1.5公里到起點,步程約30分鐘。有人將路程當熱身,直接在下車點跑至起點,由於大部分跑手未能趕得及抵達起點,最終首場賽事延遲至7時40分纔開始。
港珠澳大橋半程馬拉松19日鳴槍起跑,共有約8000人蔘加。(新華社)
今次是港珠澳大橋通車5年以來首項長跑比賽,全長21.1公里,由香港口岸出發,經觀景山隧道在大橋香港段跑10.5公里,至接近粵港分界線前折返香港口岸爲終點。首批跑手出發後,接近9時陸續返抵終點衝線。
跑手盧小姐則表示整個路段較多上落坡,十分辛苦,且「有點悶」,因近半路程均在橋上。不過,更多參加者直言難得在大橋上跑步,認爲經驗難得。
此外,由於起點附近的流動廁所不足而需大排長龍,不少男性跑手索性就地在路旁解決,亦令賽事因而延誤。賽事籌委會主席楊世模迴應時表示,起步位置設有約20個流動廁所,賽段沿路6個水站均有廁所,按以往經驗,參加半馬的跑手較少需要沿途如廁,日後會想辦法改善。
膺本地最快女跑手的姚潔貞亦指水站數量異常地少,且並非定點放置,又指水站工作人員似乎經驗不足,「有朋友拎的杯子沒水」。
昨日賽事共有17名跑手需接受緊急救護治療,當中有3名選手需要送院治理,但情況並不嚴重,主要爲熱衰竭及扭傷。
不少跑手投訴大會安排不足。挑戰組盧小姐稱,大會只提供水,至少應在完賽後提供能量飲品及供跑手降溫的海綿;又指現場廁所較少,落車點距離起點亦較遠,「7點半開跑,但我7點半還在排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