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決心已定,明年風向大變

中國經濟的風向要發生巨大變化,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當下經濟困境中最現實、最急迫的問題都一一給出了答案:

經濟發展重新成爲最重要的任務,過去激進的措施將放緩,下面跟上面打架的政策將被禁止,而財政輸血將代替貨幣放水避免金融空轉,至於穩就業直接說了一個“更”字。

總之,一切都在爲解決當下的經濟困境開綠燈。

今天,我就從那些看着都讓人頭大的專業報告中,爲大家梳理最能影響明年的關鍵詞,看準風向,抓住機遇。

縱觀這次會議,第一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緊迫”。

比如會議提到: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幹,能多幹就多幹一些。別驚訝,這是會議原文,就是這麼直白,有點像村頭村長喊話。可以說,解決經濟困難的緊迫感已經呼之欲出。

第二個關鍵詞,是“直接”。

會議直接點出了當下經濟問題,原文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等等。

這傳遞出一個信號,決策層已經認清了現實——現在老百姓的兜裡確實已經沒錢了,大量產品賣不出去。無論是2023年的消費降級,青年失業率,以及各種企業的倒閉潮和投資的衰退,已經成爲不能迴避、也無法迴避的現實。

第三個關鍵詞是財政上的“吃緊”。

財經紀律和過緊日子被突出,比如:嚴格轉移支付資金監管,嚴肅財經紀律。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嚴控一般性支出。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大家都沒錢了,黨政部門都要緊着花,明年各地的公務員降薪潮,肯定還要繼續。

第四個關鍵詞,是“發展”。

就在之前我們還在強調“發展與安全”並重,而這一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爲最大的政治”已經成了最新的提法,而且久違的“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也再次出現。顯然,現在上上下下都明白了,不發展纔是最大的風險。

第五個關鍵詞,是目前被廣泛關注的“先立後破” 。

千萬別小看這種先後順序的轉變。衆所周知,從2017年到2022年,中國其實經歷了一場“暴風驟雨”式的調整。可以說。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感受到了“變化的陣痛”,可以說,這次會議提出“先立後破”,其實就是宣佈了激進的調整將告一段落。

如果將中國經濟的變革比作一場手術的話,之前是快刀斬亂麻,現在則已經進入傷口縫合和恢復期,需要的是慢慢地打針吃藥,主打的就是恢復市場信心。

第六個關鍵詞,是“政策不能打架”。

會議提出“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而且特別提到了對非公經濟一致性的評估。

翻譯成白話就是,嚴禁“政出多門”的政策,以及個別政府部門“亂作爲、瞎指揮”的做法。這種上面鼓勁,下面撤火的錯配感上面也很惱火。比如今天剛剛說要扶持中小企業,明天就來了個稅務嚴查,今天剛說完要促進就業,明天城管就開始整肅街道。可以說這種政策亂象,事不大,但危害性極強,不僅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更是嚴重傷害了人們的情感和信任。

第七個關鍵詞,是“財政輸血代替貨幣放水”。

按照會議的說法就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簡單說,高層已經意識到金融空轉和貨幣傳導失效的問題,明年要通過財政的直接輸血,才能保證經濟的快速企穩。

財政將主要通過大工程、大項目、擴大地方專項資金、減稅降費,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的方式,給經濟進行定向輸血,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和社會面的資金流動。

第八個關鍵詞,是“科技創新”。

原文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這也是要拼經濟的重點,背後還是“國計”而不是“民生”,簡單說背後還是“大國博弈”。而且這次特別突出了“人工智能發展”,人工智能現在毫無疑問已經是接下來科技爆發的重點,而且美國進展迅速,這關係到大國博弈的勝負,對我們來說,緊迫性太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