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團全球事務總裁賈裡德·科恩:應全力避免地緣政治“硬着陸”

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道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2月21日發表高盛集團全球事務總裁賈裡德·科恩的文章,題爲《地緣政治硬着陸大有可能,現在就該干預》。全文摘編如下:

雖然市場有好消息,但我們還沒有走出困境: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2024年經濟將軟着陸。但地緣政治硬着陸可能會成爲阻礙。

我們有應對宏觀經濟挑戰的工具和程序。而地緣政治策略卻不那麼清晰,且地緣政治已成爲一個比枯燥的經濟學更悲觀的領域。中東和歐洲戰火不斷,印太地區局勢緊張。如果出現地緣政治硬着陸,那將帶來多重的、相互關聯的、不斷擴大的衝突和危機,可能會使以美國爲首的國際體系不堪重負。其結果可能會改變力量對比並顛覆全球市場。

衝突層出不窮

地緣政治方面的情況關係到全球市場和我們的生活方式。當今的地緣政治挑戰不是短暫的,而是長期的。它們需要及時干預。既要考慮政治與資源的現實,也要考慮恐懼、面子和興趣等因素,還要考慮主權國家的優先事項和利益。過於鷹派的做法會導致力不從心和結果事與願違,而過於鴿派則會招致侵略和事態升級。事實上,如果美國及其合作伙伴在2024年不能正確權衡,地緣政治硬着陸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

世界面臨着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那種接連不斷的衝突。在2021年美國從阿富汗混亂地撤軍之後,威懾未能阻止2022年的俄烏衝突。2023年,威懾同樣未能阻止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未能阻止伊朗支持的區域代理人在中東各地發動襲擊。印太地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具活力的地區,有朝一日是否威懾也會在該地區失效呢?層出不窮的衝突會在哪裡停止?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後發生的衝突,是中東地區自全球反恐戰爭以來該地區面臨的最大地緣政治考驗。雖然目前還不大可能發生全面的地區戰爭,但任何導致美國和伊朗直接對抗的衝突升級都可能迅速改變局面。這並不難理解,如果伊朗成功地製造出核武器,那就可能加速混亂。

最令華盛頓、華爾街以及全球各地政治和金融首都擔憂的還是印太地區。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中國正在推行“雙循環”經濟模式,在國內提高自立自強能力。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徵收的大部分關稅在拜登總統執政後仍繼續執行,美國主導的限制措施使對華半導體出口減少了數十億美元。從微電子、藥品到關鍵礦產和稀土等關鍵供應鏈環節對國家安全敏感,對這些方面的關注正在增加全球經濟的摩擦,從而爲其他領域帶來風險和機遇。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印度、日本、菲律賓和韓國的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導致出現小型多邊聯盟——四方安全對話(Quad)、澳英美聯盟(AUKUS)、(美國)與韓國、日本的峰會、(美國)與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協議等。

創新成爲關鍵

華盛頓還沒有一個與印太地區進行經濟交往的戰略。像北京支持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這樣的協議在不斷擴大,而拜登政府的印太經濟框架卻陷於停滯。

這些地緣政治力量並不僅僅是公共部門領域。幫助我們實現經濟軟着陸的許多市場態勢也可以成爲全球事務中的資產。全球企業不可能在一個戰火紛飛的世界裡取得成功,而美國及其盟友和合作夥伴也不可能在沒有經濟增長和創新的情況下維持和平。是私營部門讓經濟增長和創新成爲可能。

在能源和新興技術這兩個領域,這種態勢最爲明顯。開發新的和可持續的能源是最好的地緣政治和經濟舉措之一,美國自2018年以來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原油生產國,自去年以來一直是世界第一大液態天然氣出口國,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私營部門主導的創新。未來幾年,美國領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成爲地緣政治中的生命線,其影響力不可預測;科技公司將成爲地緣政治利益更大的攸關方。

今年,世界60%的人口將前往投票站參加選舉投票。特別是2024年的美國總統競選,這可能是幾十年來影響最大的一次,對其他國家來說這也是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問題之一。外交政策很少成爲選民最關心的問題,但民衆的選擇對全球事務的影響可能比對經濟的影響更大。各國領導人都在爲拜登或特朗普勝選的結果兩面下注,做好準備。

2023年,我們明白了經濟硬着陸可能意味着什麼並及時採取了審慎的行動來防止經濟硬着陸。2024年,現在就該認識到地緣政治硬着陸是有可能發生的,社會各階層都必須以應有的嚴肅態度對待這一時刻。(編譯/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