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舊管線養出天坑 上路像踩雷

高市污水管線破損導致的天坑問題,揭露市府修補追不上老化破損速度窘境。(本報資料照片

污水下水道老舊破損、容易沖刷地基成「天坑」,高雄市污水下水道管線總長1500餘公里,逾齡老舊污水管迄今還有37公里待修,但水利局每年短缺的維護經費根本追不上污水管接管、老化速度,就算添加工務預算,全數修復最快也要10年,民衆只要上路,就等於走在地雷區。

近年來高雄屢遭豪雨襲擊,天坑出現時有所聞。2019年5月苓雅區中正大順路口天坑造成1名機車騎士閃避不及摔傷送醫;同年6月左營區華夏新莊路口天坑讓1輛公車直接觸底撞擊聲嚇壞路人;今年3月三民河濱國小旁道路,以及5月苓雅區英明英祥街路口的天坑,都讓接送小孩家長驚嚇不已。這些天坑形成主因調查,均爲污水管老舊破損或接頭鬆脫,地基遭沖刷流失所致。

水利局表示,隨着都市建設量愈來愈大,會產生污水管壁淘刷現象交通繁忙處對管線的傷害更大,已針對使用逾10年以上的老舊管線,定期委請廠商動用「CCTV巡查車、船」或「管口攝影機」檢視現況,並以「舊管包新管」方式做全管段區段翻修破損處,確保修繕完整性

工業技術研究院資深工程師戴文達表示,CCTV巡查系統爲國內主流檢測管線方式,透過視訊回傳、工程人員直接目測管壁內徑現況,雖然快速、成本低廉,但只能觀測到明顯已破損處,而容易錯過已瀕至臨界點的管線,是最大缺點

水利局2018年起配合管線維護廠商,嘗試傳統CCTV巡查船導入自制的聲納雷射裝置,能同時間上、下偵測,內建陀螺儀可提升偵測穩定度;但礙於船體寬達50公分,難以全面探測最細的30公分管徑分支管。

水利局坦言,老舊管線長度持續增加,2017年實際修繕經費已破億,今年預算更上看6.4億元,光是30及70公分分支管,每公里修繕成本就高達2、3000萬元,遑論大管徑的次幹、主幹管,修繕前還需動用特殊抽水、機械設備,成本驚人,加上老舊管線增加速度快官員苦笑說:「感覺永遠修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