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事件誰冷血?崩壞的醫護體系or濫情的臺灣社會

姚南宏

你認同,《蘋果日報》處理《高醫急診室見死不救》的角度嗎?

以同一則新聞的處理,我個人比較欣賞民視新聞的處理,至少它留了一則SOT給醫護人員發言。

不少人一定會問,若躺在外面的人是你家人,你會怎麼想?

那你有想過,躺在急診室內的人呢?

老實說,如果我寫了一篇《高醫急診室見死不救》,應該會良心不安,睡不着覺。

在該篇新聞報導底下,我看見一位實習醫師寫道,「院外救護車與EMT(Emergent Medical Technician 的縮寫,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緊急救護技術員英文縮寫。)可短時間內到達並以充足的資源進行救治,院內的醫護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在院外給予相同的治療,因此院方幫助聯絡救護車前往急救。」

我也轉載一下搶救急診室臉書粉絲專頁資料

事實上該地點消防隊非常的近因此車禍發生後3分鐘救護車即抵達而外傷病人最重要的是保護頸椎不能在沒有保護的狀況下任意移動,因此需藉助119消防隊車上的長背板+頭部固定器+頸圈,即使急診醫護到現場仍然需依循此原則(長背板醫院內不一定會有)★13:5575歲黃老先生機車在高醫急診室外,遭汽車擦撞倒地,目擊的黃先生和其他民衆急忙上前幫忙撐傘遮雨★13:56消防局接獲報案★13:57黃先生到高醫急診室求助,檢傷站女護士拒絕★13:58消防隊救護車抵達,進行包紮止血

我自認不是傳統媒體編輯,而是社羣媒體底下的工作者

所以我才覺得更有義務寫此文章,畢竟社羣媒體的工作者要去思考讀者第一時間的看法,並且去判斷該寫出什麼訊息

我不認爲媒體應該在此時罵醫護冷血,而是應該藉着此事件去探討急診室的人力問題

臺灣社會醫療體系冷血時,纔是真正的冷血。

我們來看看後續的官方迴應。

高醫坦承疏失,表示檢傷科人員第一時間有接獲民衆求援,但院內設備不足,缺乏緊急救護使用擔架,纔沒有到外急救傷患,但已第一時間報案;高醫強調,相關人員處置有違院內規範,應主動攜帶急救包檢視傷勢,會再加強教育

高市衛生局指出,此事高醫並未違法,根據相關法令,傷患到院前由緊急救護系統負責,到院後才由醫療體系運作;但也認爲,如果在情況許可下,院方應可考慮協助支援。

很可惜,我沒聽到媒體去問任何一位第一線的急診室人員,怎麼處理會更好?

我會去試着去向某些第一線的急診室人員邀稿,讓他們的聲音得以在《ETtoday東森新聞雲》曝光

如果您剛好是讀到此文章的第一線救護人員,也歡迎您投稿至: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