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境管陸續鬆綁 旅行業者推民間版入境團體指引

臺北市旅行公會與臺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在2月18日共同提出「357」鬆綁建議,希望政府3月開放商務、5月開放入境遊、7月開放出境遊。臺北市旅行公會並建議繼商務旅客開放後,優先開放入境團體旅客,因爲團體旅客可透過旅行社接待有效掌握在臺期間的足跡,並可透過防疫保險機制因應旅客無法負擔門診及隔離治療費用時的情況。

上述旅行公會提出的民間版入境指引大抵是,申請來臺入境各類團體先以專案向主管機關報備,符合資格者必須來自非高風險國家,並至少已打2劑以上疫苗且達14日以上者,由航空公司在旅客辦理報到時負責檢查疫苗護照。同時,在居住國搭機前2天內進行體溫監測紀錄,期間健康狀況正常。提供搭機前72小時內核酸檢測PCR陰性報告,或可提血清抗體檢測免疫保護力報告。入境後提出TOCC表單,配合進行第1次PCR檢測,並應於防疫旅館連續居家檢疫3天加上自主健康管理3天,且於檢疫期滿前(檢疫第3天)進行第2次PCR檢測,結果爲陰性者方可開始進行旅遊。倘於入境檢疫(3天檢疫)期間確診COVID-19之旅客,由旅行社協助就診與隔離,旅客負擔治療費用與隔離費用。「完全接種3劑疫苗免隔離入境」的政策一旦時機成熟,希望能取消隔離。

北市旅行公會並建議,團體人數最多單一修學旅行團體旅客人數,初期開放一團上限350人(不含工作人員),其他一般團體爲一團上限100人;每天入境團體總人數新增上限三千人,後續階段性檢討是否全面開放。

旅行公會建議,隔離期間或住宿期間團體旅客若屬於單一旅行社組團(學校、公司行號)的關係,可以爲二人一室,若是團體散客合併則建議一人一室。來臺期間的預定遊程須事前(出發前三天)經由旅行公會送主管機關報備。團體旅客旅遊須全程佩戴口罩,在公共場所、旅館、遊覽車、餐廳使用酒精消毒,做好個人衛生管理。

旅行公會並提出加強接待人員防疫教育訓練,提升COVID-19認知及相關防疫知識,以確實引導及提醒旅客落實各項防疫措施。擬由臺北市旅行公會等相關公協會向主管機關申請開辦由公衛專家教授的衛生教育課程(8小時),分爲種子教師班、領團人員(導遊或領隊)班,導遊必須先接受8小時衛生教育課程,才能接待入境團體。

建議指引中亦指出,3天檢疫期間若驗出陽性確診,導遊立即安排該名旅客與同房人員到醫院進行筷篩、PCR檢測、隔離及治療。其他團員不受任何影響。在臺旅遊期間,導遊協助旅客記錄體溫,每三天筷篩一次,禁止搭乘大衆交通工具,搭乘遊覽車去報備過的行程,優先安排包廂或隔間用餐,避免接觸社區一般民衆,旅行社做好團體足跡、健康監控的管理工作。

臺北市旅行公會與產險公會共同制定防疫旅遊險,由旅行社來爲國外遊客投保(若國外旅行社有替旅客保防疫險可免除)。另臺北市旅行公會與臺北市旅館公會、桃園市旅館公會、新北市旅館公會共同選定防疫旅館,由接待旅行社來爲國外旅客安排住宿。

旅行公會建議非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佈重點高風險國家人員優先開放,五月二日彈性休假後主管機關可開始接受透過旅行公會的報備(出發前3天),最快於五月上旬可以來臺。至於緊急應變機制是,旅遊途中如發現旅客有疑似症狀,應即送醫檢查並即送採PCR檢測,若爲陽性立即啓動「緊急應變作業流程」並向相關主管機關通報。旅行社應向旅客加強宣導及主動關懷,如有疑似症狀主動立即通知國外旅行社或保險公司協助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