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菜會吃出胃癌?醫師曝少做2動作風險高

食物煮熟、吃完之後要儘快冷藏或冷凍,否則會逐漸孳生細菌,對健康造成危害。(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臺灣不少婆媽生性節儉,在處理剩菜剩飯時往往捨不得扔掉,也因此衍生罹患腸胃炎或致癌的風險,前陣子,有藝人母親因常吃剩菜而罹患敗血病例子,到底能不能吃剩食?或吃剩菜有何撇步可避開風險?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𫍯表示,自己有一位年長病人胃癌,推測她可能常吃隔夜菜,又「食物沒冷藏」,最後埋下罹癌的後果

陳炳𫍯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案例,一位68歲婦人二、三個月就來就診,主訴腸胃不舒服或胃食道逆流,詢問她平日飲食習慣,她因子女孫兒常來用餐,而剩下不少食物,她總將剩菜用罩子蓋着,隔天早上再加熱來吃。子女力勸她扔掉剩菜,她卻依然故我。

幾次就診,有提醒她做檢查,她沒積極迴應,見她體重並無驟降,也沒黑便或血便,除了開藥給她,也就不再勉強。但她消失後約一年突然來就診,這時她已臉頰凹陷,暴瘦10多公斤,經檢查後確診是胃癌,且已擴散至肝臟病程不幸已到晚期。

陳炳𫍯指出,科學上並沒有說吃隔夜菜會致病,但如果剩菜未經冷藏和加熱後食用,會有細菌滋生的問題。他強調,食物煮熟、吃完之後要儘快冷藏或冷凍,加熱食用(至少溫度75度並加熱超過3分鐘),缺點頂多就是營養素流失,細菌量不會太高。日前傳出藝人母親因吃隔夜菜引發敗血症,即是因爲食物細菌量高,身體免疫力無法抵抗而造成。

陳炳𫍯進一步解釋,剩菜放在室溫中,容易孳生細菌,併產生亞硝酸鹽類物質,吃下肚短時間有感染之虞。若非吃隔夜菜不可,「儘快降溫冷藏,事後加熱食用」是非常重要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