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智慧雙輪賠本賣的原因:取Apple與Google的經驗

記者洪聖壹臺北報導

一句「解決空氣污染問題刻不容緩!」機車界特斯拉(Tesla) Smartscooter 智慧雙輪在 6 名臺灣設計師耗時三年半的堅持下催生。而 Gogoro 發表智慧雙輪,不以「車商」自居,而是再三強調他們是「科技業」,產品發表以來引發許多議題。透過原廠介紹,他們不是刻意挑戰全人類使用「車」的習慣,而是要以更深遠的「產品平臺」的產業生態系概念,改善這個世界。

▲Gogoro 利用智慧雙輪,重新定義「車」的生態。(圖/記者洪聖壹攝)

一直很好奇,Gogoro 智慧雙輪全球首度亮相,不是在法蘭克福車展或是巴黎車展,更不是時間點相近的北美車展,而是在充斥各種車聯網、物聯網、穿戴裝置、家電產品與智慧型行動產品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15)期間亮相?

正如同先前報導,智慧雙輪的設計用意,是要讓所有社會大衆能夠重新接受「電動機車」、從生態環境來做考量,重新定義「耗能工具」,Gogoro 的第一步就是開發 Smartscooter 智慧雙輪,爲什麼我們提到,這只是「第一步」?爲什麼我們要特別大篇幅報導他們在智慧雙輪每個零件下所做的努力?設置電站,背後的想法又是甚麼?當一個經營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身,進軍智慧機車,他們想的是甚麼?

「平臺」,這兩個字,是 Gogoro 告訴我們的核心答案

當一羣擁有智慧型手機經營背景的人,結合一羣有汽車、機車、自行車經營背景的人切入電動機車的思維,會是怎樣的思維?Gogoro 行銷副總彭明義表示,以智慧型手機的角度來看,每次只要一推出新手機,就有新的規格,每次不定時更新軟體、韌體售價從幾千塊錢到幾萬塊錢,材質好的,甚至幾百萬都有。但是以機車角度來看,試着思考:「這五年來,你騎的機車,每個零件持續不斷升級、變得更好的,是哪一輛,價格又是多少?」

無疑的,Gogoro 用智慧雙輪,挑戰全球使用者製造商的用車概念。彭明義表態,他認爲臺灣有很好的硬體代工優勢,臺灣也有很好的設計研發人才,這兩個應該結合在一起,齊心協力,創造新的機會

▲Gogoro 行銷副總彭明義認爲,臺灣數一數二的硬體代工實力跟設計人才的力量應該結合在一起,創造新的機會。(圖/記者洪聖壹攝)

※Apple 極簡 + Google 平臺智慧 + 車界技術 = Gogoro:

從智慧型手機來看,Gogoro 採用了 Apple 公司的簡潔設計、容易上手的成功關鍵,但是卻引用 Google 的「開放式平臺」智慧,如果拿產品來做對比,Gogoro 智慧雙輪就像是 Google 打造的 Nexus 設備,Gogoro 爲所有電動機車從裡到外重新設計的,都可以看成單一個「模組化平臺」,就像是 Android 平臺;因此,Gogoro 真正的戰略目的,是提供其他要從「燃油」車轉進「電動」車的廠商一個快速轉型的機會,這讓我們直接聯想到 Google 的 ARA 計劃,兩者概念上相似度很高。

舉例來說,當一家傳統燃油機車製造商,希望開發出一款屬於自家的電動機車,但是他們沒有電動車開發技術,就可以購買引擎系統、傳動系統等部分零件,然後結合自家優勢,創造出符合自己需求的電動車。彭明義進一步表示,其實相關的應用,也可以放在像是除草機、高爾夫球車等。試着想想,這樣一來,是否一次就解決地球上各種燃油車造成的環境問題?

▲以智慧型手機的角度來看,Gogoro 就像是 Android 平臺,智慧雙輪就像是 Nexus 設備,當中每一個開發零件都是一個單一模組,Gogoro 要用這樣的模式,來改變每一輛燃油車。(圖/記者洪聖壹攝)

爲此,Gogoro 用非常嚴苛的態度看待第一款電動機車的每一個零件。而既然以節約能源出發點,那麼該思考的,不是隻有車子本身設計而已,Gogoro 看到的是整體電動車生態系都必須要做改變,這包括前端生產車子的每一個零件與設計,還有最重要的車用能源與回收方式,以及後端的維修保固,不僅要夠「智慧」,而且全部都要「一次到位」。

※所有零件重新打造:

如同我們前篇所報導,實際上 Smartscooter 智慧雙輪的零件,全部都是尋求臺灣數一數二的製造商所設計,像是與 Gates 技術合作的皮帶,向正新輪胎訂做的車胎...等,但是這邊強調的是每一個零件從裡到外重新打造,包括鋁合金車身的內外三塗三烤,包括前後車燈與輪胎,不僅使用者看得到的地方下功夫,使用者看不到的地方,同樣也用心噴塗,爲了達到機車盡善盡美,即使車內的排線設計,也採用一般電腦絕緣排線的包裝,而非一般機車的膠帶纏繞,這麼做,僅是爲了降低風阻而影響到機車行進間的順暢度,更多進一步介紹都可以參照前篇內容。

▲Gogoro 開發引擎時其實到處碰壁,到了最後團隊自行使用無氧銅線纏繞,才達成在這麼小的空間內,繞出長達 66 公尺的 G1 鋁合金水冷永磁同步馬達。(圖/記者洪聖壹攝)

▲Gogoro 爲了讓智慧雙輪達到每一個部分都真正無風阻,設計真正極簡,就連排線、車燈的背面,都有巧思。(圖/記者洪聖壹攝)

※Gogoro 電池與加電站的能源解決方案

至於能源解決方案方面,Gogoro 提出的是採用租用的機制,提供電池與加電站的使用模式,使用者只要負擔定額月租費共同攤提 Gogoro 的電力、人力物力、維修與土地租金等成本,就有源源不絕的電力可以使用。

概略的說,這臺智慧雙輪的電力來源,是來自兩顆 9 公斤的電池,但是這兩顆電池並不能提供使用這在家裡充電,原因很多,像是考量臺灣居住環境,在公共停車場有多少人願意開放公用電給住家,甚至一個路人充電?此外,每顆電池都有自己的壽命,每個人使用電池的方式、充電的方式都不盡相同,除了可能造成另一層面的地球資源浪費外,廢棄電池也可能造成新的環境災害,這都不是 Gogoro 的初衷。

▲Gogoro 智慧雙輪的能源解決方案採用的是兩顆只能到加電站交換電池的解決方案。(圖/記者洪聖壹攝)

Gogoro 智慧雙輪的模式是在機車上設置可以升級的 iQ 智慧系統,並在電池上放置 25 顆感應器,電池本身經過防摔、防撞測試,並提供 IP57 級防水,還有 NFC 鎖定機制,當接觸智慧雙輪與加電站時,就可以隨時回饋使用者騎乘使用數據,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在於當機車被偷時,只要一經使用者提報,電池就會被列入黑名單,小偷如果騎到車子沒電,即便強行破壞加電站,不僅無法更換問題電池,造成劇烈搖晃的加電站,還會回傳監視器紀錄給服務中心,讓小偷無從遁形。

▲▼Gogoro 智慧雙輪的電池本身經過防摔、防撞測試,並提供 IP57 級防水,還有 NFC 鎖定機制,而且可以透過手機進一步瞭解車子與電池狀況,隨時追蹤,一旦遺失,只要提到成問題電池,那麼偷車賊將無所遁形。(圖/記者洪聖壹攝)

※Gogoro 加電站的建置與困境:

加電站最基本大小的加電站可以提供 8 顆電池給騎士們使用,大小與一般 ATM 提款機體積相近,而針對配置密度的問題,其實也是 Gogoro 碰到的問題之一。記者詢問,爲什麼不找統一集團洽談,在每個 7-11、星巴克前設置一個加電站,快速提升使用密度?彭明義迴應表示,這些都還在跟廠商洽談,然而中間牽扯到租金、利潤等問題,事情就變得複雜。不過 Gogoro 目前除了跟臺北、新北合作的範疇是可以在加油站、量販店、知名連鎖咖啡店配置加電站,還是希望加電站能夠更密集一點,才能真正達到使用者到哪裡都可以換電池的理想

▲Gogoro 把所有能源管理的問題放在自家公司身上,採用月租的方式執行,直接面對的挑戰,就是土地持有權的業者們租金、利潤分帳所造成的布點問題,即便如此,目前在臺北、新北試營運的城市當中,已經和加油站、量販店、連鎖咖啡店達成布點合作默契。(圖/記者洪聖壹攝)

整體來說,Gogoro 針對整個商務平臺建置與未來規劃,其實已經相當完整,而依照現有的 Gogoro 智慧雙輪標準,現在一喊上市,絕對符合臺灣的上市標準,即使是最嚴格的歐盟標準也都可以暢行無阻。那麼爲什麼有錢不賺,還要繼續燒錢下去呢?彭明義表示,在還沒確保 Gogoro 智慧雙輪以及整體平臺建置達到真正盡善盡美之前,Gogoro 絕對不會輕易讓它上市。

這時記者好奇的問:「Gogoro 的錢到底燒了多久?」答案是 3 年半,員工從 50 人,成長到 300 多人,而且其實 Gogoro 在三年多以前,碰到一個身爲臺灣新創品牌一定會碰上的問題...

彭明義透露,Gogoro 當初爲了零件在臺灣各大廠商奔走提案時,可以說是處處碰壁,所有一線廠商聽到 Gogoro 這個陌生的名子跟名片,都抱持懷疑的態度,然而從實際體驗結果與現今全球各界評價來看,Gogoro 這款智慧雙輪算是在臺灣這個最爲嚴苛的新創環境之下存活下來了。

▲Gogoro 彭明義透露,Gogoro 一路走來碰到許多阻礙,一開始最大的問題仍是一羣堅持最好用料理想的年輕人,爲了零件在臺灣各大廠商奔走提案時,因爲沒沒無名而處處碰壁,這可說是臺灣新創共同的狀況,然而從實際體驗結果與現今全球各界評價來看,Gogoro 智慧雙輪算是在臺灣這個嚴苛新創環境之下存活下來了。(圖/記者洪聖壹攝)

因此,再次迴歸到比較受到挑戰的價格上,彭明義回答說:「價格絕對不可能高過臺幣 20 萬,但是也不會很便宜,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到時候開賣,不管怎麼賣,Gogoro 一定賠本賣」。關於賠本賣的原因,就是 Gogoro 希望用模組化平臺搭配其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的概念來永續經營。

對比初期量產計劃、臺灣每年 6,000 輛電動車銷售率跟機車轉換率,撇開研發成本不談,我們認爲這樣的一輛電動機車,售價應該會在臺幣 10 萬元到 15 萬元之間,最合理定價應是新臺幣 12 萬元,因爲搭配政府 20,000 元的補助,卻僅要負擔初期的領牌費,而少了不定期的加油費用、機車保養費用、牌照稅等負擔,長期對通勤族來說,相較一般臺幣七萬元~八萬元不等的機車,算是相當划算的訂價

即便如此,仍不能現在就斷定 Gogoro 這個平臺概念,是否能在全球各大市場發光發熱,因爲很多機制都還需要工商業界、政府政策等各界「無私促成」,才能造就出最完美的結果。但是,從 Gogoro 開發各項零件的態度與出發點來說,他們確實的在車界濺起了漣漪,相信在三、五年後,一定會有類似的生態系統出現,屆時,希望這「來自臺灣的Gogoro」,能真正成爲實至名歸的「臺灣研發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