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8.3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表明中國外貿頂住多重壓力,總體保持平穩。但同時也要看到,今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爲9.5%,這意味着月度進出口增速有所放緩,同時去年底高基數影響逐步顯現,穩外貿面臨新的壓力。
令人欣慰的是,隨着近期國內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調整,浙江、江蘇、四川、廣東等外貿大省的企業在政府幫助下,紛紛走出國門見客戶、跑訂單、談生意,釋放了鞏固外貿基本盤的積極信號。
對中國經濟而言,穩外貿爲什麼重要?
一方面,外貿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中國多年的發展實踐表明,外貿在促進經濟增長、帶動就業增收、提高人民福利、改善市場供給等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國,外貿領域彙集了最優質的要素、最具創新性的部門、最有競爭力的企業。及時發力穩外貿,有助於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鞏固基本盤、注入新活力、打開新空間。
另一方面,外貿是引領產業升級的重要先導力量。當前,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上正處於爬坡升級階段,相關企業在研發設計、品牌營銷、供應鏈管理等環節還需要不斷完善。這一過程中,提升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的佔比十分重要。爲此,中國尤其要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通過外貿“由大到強”帶動中國經濟從規模速度型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轉變。
必須看到,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產業關聯和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面對外貿發展的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外貿大省帶頭出海穩外貿,不僅傳遞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更展現了中國努力成爲國際貿易參與者、合作者、貢獻者的積極姿態。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只有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暢通雙循環,在開放發展中贏得主動。接下來,各方應進一步形成穩外貿的“合力”:
一是營造更加開放的營商環境。加強外貿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探索建立進出口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完善違法失信懲戒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反壟斷制度建設,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創新。進一步對接國際商事爭議解決規則,提高商事糾紛仲裁國際化程度。
二是豐富貿易新業態。積極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在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加強通關、物流、退稅、金融等綜合服務能力。
三是大力發展數字貿易。隨着數字技術發展,國際貿易乃至全球分工體系也在發生深刻變革。各方應通過培育貿易主體、加強規則對接、打造數字貿易示範區、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等方式促進數字貿易發展,助推外貿“上臺階”。
如今的中國,既是“世界工廠”又是“世界市場”,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人們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之下,中國外貿一定會越來越好,爲各國夥伴帶來更多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