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火式美援不可能換來和平

(圖/新華社)

美國衆議院20日通過對烏克蘭、以色列及對印太盟友等3項共935億美元的援外包裹法案,其中81億美元《印太安全補充法案》裡,有19億美元是提供給臺灣及區域夥伴國家,包括「應美國所請、提供臺灣協助的其他國家」。

此次援助法案明顯以俄羅斯、伊朗和中國爲敵對方,雖然美國總統拜登認爲法案的通過等於對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力發出明確訊息;然而,從投反對票的國會議員及國際間的評論來看,更多的是質疑美國盲目地針對「敵對國家」而偏頗「友好國家」,這類立足在對抗思維的援助方案,不論對俄烏戰事,伊以和以哈衝突都不可能換來和平;甚至對24至26日國務卿布林肯的中國行,形同啓動了新一輪美中對抗。

因參院在2月間已通過同類法案,衆院版本將與參院版合併,雖然民主黨掌控參院,但不論是共和或民主兩黨內部對法案仍有分歧,最終能否通過尚有變數。

這項援外包裹法案還包括沒收、出售俄羅斯資產,以資助烏克蘭重建;制裁伊朗;制裁並凍結涉及參與芬太尼販運的跨國犯罪組織及毒販。同案表決除臺灣條款外,還有一項法案,要求限期1年內TikTok必須與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分家的條款,必然引來中國強烈抨擊,無助終止俄烏戰事和伊以衝突,也點燃美中對抗的新火勢;更因涉及強行沒收他國資產和強制干涉跨國企業經營,在適法性上也引發爭議。

雖然法案援助項目中包括對迦薩民衆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但也包含對以色列軍援,加上美國18日在聯合國安理會以1票否決了巴勒斯坦成爲聯合國會員國的決議草案,反對援助法案的19名民主黨議員指責美國軍援以色列「將成爲這場悲劇的同謀」,美國將更加陷入中東戰火的泥沼中,並揹負雙重標準的罵名。

在《印太安全補充法案》中,包括爲臺灣地區和其他美國關鍵盟友提供軍事融資、發展潛艇基礎設施和提供軍事服務,總統府發言人肯定此案不僅是美方對維持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重視,也顯示美國對臺灣的安全承諾已是兩黨明確的共識。然而,這對中國大陸而言,已構成中美關係的新挑戰,尤其在兩國元首拜習2日熱線剛重申堅持一中、不支持臺獨之後,北京將視法案是踩踏中方紅線,不但布林肯將遭中方嚴正交涉,對岸勢必在臺海投入更具針對性和更高強度的軍事威嚇,臺海危險指數只增不減。

不論爲調停俄烏戰爭、伊以和以哈衝突、美中對抗、臺海爭端,多邊協商和追求多方利益最大化是化解危機的唯一途徑。而立意在鞏固一方利益,錯用拉圈拱火式的援助,最終被援助方不見得真正受益,援助方也可能反受其害,烏克蘭就是如此,臺灣能不慎思?(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