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機進入我「空域」還是「領空」?戰略專家給答案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資料照片

圖爲修正中華民國第一批領海基線、領海及臨接區外界線簡圖。(擷取自張競臉書)

圖爲中華民國領海基線 領海外界線 鄰接區外界線圖。(擷取自張競臉書)

圖爲臺北飛航情報區限制進入區域圖。(截取自張競臉書)

這兩天共機迫近臺灣本島空軍透過國際緊急通聯波道進行廣播驅離時,曾經使用過「空域」與「領空」兩個不同用辭,引發議論。對此,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分析後給出答案

「空域」與「領空」兩個用辭,哪個纔對?張競在臉書指出,當年在戰爭學院執教時,有次上戰史課談到美軍在利比亞雪特拉灣衝突事件,他問一位空軍飛行軍官,領空要如何定義?當時獲得回答是「領土上空之空域」,結果遭另位海軍軍官搶着回答「不對,還要加上領海上空纔對。」張競憶及,他當時笑了一下,並沒有指出這位海軍軍官答案還是有所遺漏,但轉頭去問另位陸軍軍官這個答案如何?結果這位很優秀的愛徒回答「領空防禦作戰不屬於陸軍負責作戰空間,我沒思考過」。張競說他當時迴應「您沒有想過,有一天您會是聯參作戰次長,到時候您能說您不知道領空的範圍嗎?」

張競指出,領空是領土、內水以及領海的上空,只是大部份人都會忘記內水上空,只會想起領土與領海上空。目前臺灣周邊中華民國領空到底在何處,張競貼出兩張圖分析,並表示其範圍恐怕是比想像的還大。在廣播驅離時,指控共機入侵中華民國領空,有沒有問題?張競認爲,基於下列兩個原因,這個選擇很不好,包括一、中華民國並未放棄大陸主權主張,基於法理,共機在對岸起飛時,就已進入中華民國領空,所以不能等到接近臺灣本島再來廣播驅離抗議。二、看第一與第二張圖,要是以領空作爲廣播驅離界限,這個空防縱深明顯不夠,所以用領空顯然也不夠聰明。

至於要如何解套?張競說答案是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31條:「大陸民用航空器未經許可進入臺北飛航情報區限制進入之區域,執行空防任務機關警告飛離或採必要之防衛處置」。儘管這法條是針對大陸民用航空器,但是政府確實曾經宣佈公告過臺北飛航情報區限制進入之區域。至於空防機關如何應對大陸民用航空器未經許可闖入限制進入區域,張競則請大家參閱「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41條。張競表示,所有共機動態與接近臺灣狀況都是依據海岸線來起算,這是與前述第41條一致。

因此依據上述各項法條,在廣播驅離時若是用「限制進入區域」,應該是比較理想,但政府必須補正個程序,宣佈中共軍機亦適用臺北飛航情報區「限制進入之空域」。若用「空域」算是勉強適當,但若使用「領空」就絕對牛頭不對馬嘴。

張競直言兩岸關係搞成這樣,因爲政治高層所懷抱的政治幻夢,讓龍城飛將被綁手綁腳面對陣陣撲面而來的胡馬,爲何不能理直氣壯?其實答案就在於「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1條:「國家統一前,爲確保臺灣地區安全與民衆福祉」。假若當權者存心是要搞臺獨,就不能理直氣壯應對軍事威脅,假若是誠心誠意追求統一,自然就無懼於武力威脅衝突開戰,因此讓別人上陣去挨第一彈,不過是因爲不堪對人啓口臺獨夢,「這種領導統御還有指揮道德嗎?我們日後到底還要退到那兒去呢?」兩岸是遠還是近?張競認爲,距離不是地理問題,而是心理問題。「同樣,共機或是戰爭遠還是近,是心理還是地理,您的答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