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中非聯合研究中心肯尼亞國家博物館正在合作開展《肯尼亞植物誌》編研工作。圖爲肯尼亞大草原一景。  影像中國

保護瀕危動植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關乎人類生存和發展,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發展,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治理,積極推進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合作,爲共謀全球生態文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無處遁形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亞洲區總代表葛芮曾多次到訪中國青海。“在可可西里,我看到了野犛牛、藏野驢,有一次還驚喜地發現車窗外有兩隻藏羚羊並行跳躍、自由奔跑,那場景讓人不由得對大自然心生熱愛和敬畏。”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從1998年開始爲藏羚羊巡護工作提供支持,也見證了中國爲保護藏羚羊實施的積極有力行動。中國從法律上確定藏羚羊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非法捕獵,並加大對盜獵行爲的打擊力度,建立多個自然保護區,強化各保護區間的反盜獵協調機制,還成立了專門的保護管理機構和執法隊伍。

在保護藏羚羊過程中,葛芮結識了許多執着勇敢的守護者。“在可可西里腹地,守護者們一待就是數週,還常常遭遇車輛被困、補給不足等情況。他們爲拯救和恢復藏羚羊種羣作出巨大貢獻。”

近年來,保護區採取多項措施改善棲息地質量,爲藏羚羊等野生動物遷徙“保駕護航”,生態管護隊日夜巡邏、視頻監測,爲野生動物穿越青藏公路實施臨時交通管制,還在青藏鐵路沿線建設多處野生動物通道。堅持不懈的努力,令可可西里藏羚羊種羣數量從1997年的不足2萬隻恢復到目前的7萬多隻,普氏原羚、白脣鹿、藏野驢等珍稀野生動物資源量也明顯增長。

2018年,包括多家中國企業在內的30多家全球互聯網企業,與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等組織共同組建打擊網絡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全球聯盟,聯盟成員在兩年內刪除了超過300萬條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信息

去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中國擔任國際反洗錢權威組織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輪值主席國,幫助各國追蹤野生動物非法交易資金、識別並阻斷從中獲利的大型犯罪網絡是輪值期間的重點工作之一。葛芮說:“中國正在努力打造讓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無處遁形的網絡環境。”

今年2月,中國宣佈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認爲,生物多樣性關係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此舉表明中國政府對維護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的負責任態度。

瀕危野生動物重獲新生

“這兩隻鳥兒背上的羽毛是潔白的,兩頰的羽毛則是鮮紅鮮紅的。它們的腦枕部柳葉狀,長着一排突起的羽毛……”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上,《朱�q飛回來了》生動講述了中國科學家尋找朱�q的故事。

被稱爲“東方寶石”的朱�q,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0多年前,野生朱�q幾近消失。1981年,中國科學家在陝西洋縣發現世上僅存的7只野生朱�q,重燃拯救朱�q的希望之火。

日本野生動物保護專家森康二郎是中日兩國合作保護朱�q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他曾擔任“人與朱�q和諧共存的地區環境建設”項目日本專家組首席顧問,在中國工作過5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森康二郎看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立足國情,尊重科學,爲保存朱�q基因作出重大貢獻。

森康二郎看到,洋縣民衆人人都認識朱�q、愛惜朱�q,不少從事朱�q保護工作的就是當地普通百姓。他們在專家的指導和培訓下,科學開展工作,宣傳收集相關信息。當地政府爲避免農藥使用等對朱�q造成傷害,積極推進“生態立縣、循環發展”理念,引進生態補償等制度,爲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很大努力。

如今,朱�q繁衍至5000餘隻,還飛向海外,成爲友好使者。中國多次派出專家和技術人員赴日本傳授朱�q飼養繁育技術,日本也重新建立起朱�q人工種羣。2019年7月,陝西漢中市、韓國慶尚南道昌寧郡和日本新��縣佐渡市地方政府以及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決定積極推動朱�q相關合作,使其成爲一個可持續和機制化的三邊合作平臺。

“中國樹立了野生動物保護與地區發展共存的典範。保護珍稀野生動物是我們面臨的共同課題,希望各國積極借鑑中國經驗,把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森康二郎說。

爲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貢獻中國智慧

有棱蒴蓮、寄生獨腳金、長花馬瓜交)兒……這些“生僻詞”是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中國科考隊員非洲的重要發現成果。11月初,該團隊在肯尼亞西部森林又發現了葫蘆科馬(瓜交)兒屬植物新種大苞馬(瓜交)兒,被認爲“對於重建該屬系統發育框架具有重要意義”。

中非聯合研究中心是中國和非洲共建的首個大型綜合性科教機構。5年前,中心與肯尼亞國家博物館合作啓動《肯尼亞植物誌》編研工作。這是首次由中國科學家主持開展的境外國家植物誌編撰,預計耗時10至15年、收錄7000餘種肯尼亞植物。

科考工作十分艱辛。入深山、進森林,不僅交通不便,還面臨大型野生動物襲擊的威脅。中心專家王青鋒說:“小小的蜱蟲也帶來不少麻煩。考察結束時,每位隊員身上都佈滿了蜱蟲叮咬的傷痕。”

“中心爲探究非洲植物多樣性保護開闢了新途徑。”肯尼亞國家博物館參與植物誌編撰的科研人員傑弗裡・姆瓦卡拉介紹說,非洲植物多樣,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但人才和技術有限。中國科學家傾注心血幫助肯方開展相關研究和編撰工作,“很多發現填補了東非地區植物資源研究的空白,意義重大。”

中非聯合研究中心成立8年多來,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後啓動48個合作研究項目,與非洲合作單位開展大型野外科學考察60次,聯合出版學術著作8部、合作發表研究論文321篇,爲非洲各國培養222名研究生,培訓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600餘名。

中心還積極與津巴布韋、馬達加斯加等國合作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示範系統,與當地科學家聯手在野生自然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分佈重點區域開展科學考察。津巴布韋環境與旅遊部常務秘書穆諾達瓦法指出:“中國爲我們開展生物多樣性研究和野生生物保護事業提供了堅定支持,助力非洲開創野生生物保護新時代。”

(本報北京、布魯塞爾、約翰內斯堡、東京12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