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圍臺軍演 紐時:美官員擔憂北京想「強迫取分」!擴大施壓

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引發全球關注。《紐時報導稱,美國官員擔憂北京加強對臺施壓。(圖/路透

記者張寧倢/編譯

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亞洲行訪臺,激起中國不滿情緒,解放軍宣佈4日至7日將在臺灣周圍海域的6大區域舉行軍演。對此,《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官員擔心共軍演習擴大到其他面向,甚至透過軍事封鎖施壓「強迫取分」,因此官員們也正在討論屆時美方還有哪些可能選項

《紐時》報導指出,華盛頓多年來刻意採取的「戰略模糊」,使美國在面對臺灣若遭全面進攻時,該做出何種反應不甚明確。如今,另一個同樣棘手問題浮現,美國要如何應對中共解放軍對臺灣的緩慢施壓,在這種「強迫取分」的策略下,共軍可能截斷臺灣大部分對外的無論實體資訊上的通道。而這個問題對於許多白宮五角大廈官員而言,恐怕更難因應

北京街頭一處電視牆3日播放着解放軍將在臺海周邊進行實彈軍演的消息畫面。(圖/路透)

儘管美國政府官員評估,中國不太可能完全切斷與臺灣的聯繫,因爲這將損害內部經濟,尤其是當中國正處於經濟成長大幅放緩之際。然而,官員們仍擔心,未來幾天發生的事件可能引發共軍與臺灣軍隊之間的意外對抗,例如共軍在臺灣上空發射導彈,或侵入爭議空域導致空中衝突

白宮和五角大廈官員認爲,中國的戰略應是恐嚇與脅迫,而非引發直接衝突。不過,外部專家更擔心演習可能升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國力計劃(China Power Project)主任林碧瑩(Bonny Lin)表示,這是一種難以應付的情況,若演習轉變成軍事封鎖,「那什麼時候才能明確看出演習已升級爲封鎖?誰該第一個作出迴應?臺灣軍隊或美方?目前都無法確定。」

報導提到,烏俄戰爭影響臺灣人民與軍方,促使臺灣更廣泛接受加強防衛的「豪豬戰略」,但美國與其盟友大力軍援烏克蘭也使得軍武儲備承受壓力,意味着臺灣的軍售可能要等上幾年。也有意見認爲,臺灣需要美國支援的不只是軍售,還有軍事技術與作戰訓練交流等。

▲北京各家報刊3日在頭版刊登裴洛西訪臺與在臺海周邊軍演的消息。(圖/路透)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前高級顧問塞耶斯(Eric Sayers)表示,威脅實施封鎖與實際上發動封鎖是兩回事,中國具有效包圍臺灣的能力,本身並不令人意外,「儘管北京近幾周發出種種威脅,但解放軍海軍若想維持長時間封鎖仍相當困難,中國經濟也會爲此付出昂貴代價。」

塞耶斯認爲,共軍可能不會宣佈封鎖,而是宣佈在臺灣周邊延長軍演期間,「讓這看起來更像一種合法的作戰,而非軍事行動,目的是證明北京能合法操控間接封鎖。」

其他觀點認爲,美國能幫助臺灣更融入全球經濟體系,藉此加強臺灣安全。臺灣官員與分析人士認爲,加強臺美貿易關係,簽訂雙邊協議等做法可能有助於減少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

美國國防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執行主任史托克斯(Mark Stokes)說,美國從單純的對臺軍售轉向多角化的支持,不僅對於臺灣更能抵禦中國而言至關重要,也能提振民主夥伴士氣,「我們不應該光把武器強塞給他們,剝奪他們自主決定國防需求的權力。臺灣最需要從美方得到的是,在有限條件下,美國儘可能把臺灣當作一個正常的合作伙伴,給予尊重。」

►美軍第七艦隊證實 雷根號正在菲律賓海執行任務

►裴洛西訪韓慘遭冷落?南韓總統外長缺席 稍早已抵南韓國

►CNN:裴洛西訪臺「付出代價的是臺灣」 只因中國無法懲罰美國

►20分鐘聽懂《Wow世界熱鬧什麼?》